预估型基金保本吗?

朴芸栀朴芸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定义上来讲,预期收益率(Earnings yield)又称“预期报酬率” 是指投资于某资产期望或预期的收益率; 或称“目标收益”、“投前收益”。它是一个预测的概念。 其特点是对未来不可知的估计和判断。 比如对于一只股票的预期收益率=10%+7%*250%=34% 而对于一只基金的预期收益率=16%+8%*2.5=29% 这里把对单只证券的收益预测通过加权计算得到对一揽子证券的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其中,对单只证券的预测误差通过相关性合并计算到对整个投资组合的预测中。所以从理论上讲,任何一只证券的收益率预测误差都要计入到整个投资组合的预测之中。 但实际情况往往更复杂一些。因为对单个证券的分析和预测是建立在相应的基础数据和模型基础上的。如果数据有差错或者分析模型有缺陷,那么对单个证券的预测就有可能出现较大偏差。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单一证券的预测误差在10个基点(一个基点是1%)左右,而对其他所有证券的预测都准确无误,那么通过对全部证券加权平均计算得到的对投资组合的预测将会接近真实的情况。 但是,现实中各类信息在预测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同,有些甚至相互矛盾。某些突发的、未预料到的信息在对部分证券的影响方面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单只证券的预测出现偏差在所难免。这种由单一因素突然发生变化引起的风险我们称之为单利风险。

与单利风险相对应的是复利风险(Compound Risk) 。复利风险指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使得投资在某一期限内的收益不确定,导致投资的本金和利息都存在损失的可能性。即无论是否采取预防风险的措施,未来的实际收益有可能比预期的要低。这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损失我们称之为复合损失。复合损失是概率事件,发生与否和发生的大小取决于影响证券收益的各种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有的会导致收益的增加(正效应),有的是导致损失的(负效应)。当一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其收益和风险的数学描述变得非常复杂。

为了简化分析过程,人们常常假设各个影响因素之间互不相关——这是一种假定风险中性(Risk Neutrality)的情形。但现实生活中各种因素往往相互影响。这时我们对金融资产价格进行预测时不得不采用更加复杂的数学模型来拟合现实情况。这些建模的方法主要来自于计量经济学中的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赫雯香赫雯香优质答主

保本基金有保证本金安全、保证一定收益率的条款,因此投资非常安全,一般适合非常保守型投资者,或者是作为投资者闲置资金的存放处,当抓住其他较为理想的赚钱机会时,可以立即将保本基金的资金转出,投资于高收益区域。

而预估型基金没有保本条款,投资于股市、企业债等品种,存在一定的风险。一般预估型基金的预定收益较高,比如一年期12%左右,二年期15%,三年期18%左右。从基金历史发展来看,达到预定收益率的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对于收入稳步增长,想将一部分收入进行强制储蓄的家庭,可以投资于预估型基金。比如想为自己或子女在一年后储备一笔教育基金,或者为三、五年后的购房置业储备资金等,都可以选择预估型基金。

保本基金和预估型基金,虽然条款不同,但本质上还是分红型基金,当累计净值达到1.15甚至更高时,会进行较大比例的分红,这样分红后会将净值降至1.05甚至更低,从而会失去条款规定的保本或者预定收益率的约束。另外,条款约定的保本、预定收益率指持有至到期时,如果提前支取,则没有保本和预定收益率的保证,实际上提前赎回还会扣取较高的手续费。因此,当此类分红基金进行高比例分红之后,如果投资人选择红利再投资,实际是在以很低的价格买入价格较高的基金份额,从而拉低了整体的收益率。所以,对于此类分红型基金,一般可以不选分红,而是选择红利再投资,将收益累积下来,直接在二级市场上变现,从而获得最大收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