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上托下压怎么回事?
股市里有句俗话叫“一买就跌,一卖就涨”,是不是真的那,下面我举例说明。 案例1:某投资者某天以27.8元买入500股,这时交易查询显示为27.8元/股,买入(即开仓)500股,当前余额6350元;随后股价开始下跌,当降到27.4元时,该投资者又以27.4元/股的价格卖出500股,此时交易查询显示盈利100元,账户余额6250元。也就是说,刚买入就下跌了0.4元/股,而刚卖出去就上涨了近0.5元/股。
案例2:还是这位投资者,这次把刚卖出的500股低价买入回来,也就是在27.3元的价位又买了500股,当前余额6250元;紧接着他又在27.7元/股的价位将刚才买入的500股卖出,盈利400元,账户余额6650元。刚卖出就上涨了近0.2元/股,而刚买入就下跌了0.4元/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要讲讲股票的委托交易制度了。目前国内交易所采用的委托交易方式是竞价撮合机制,简单地说就是价格优先、时间优先。比如上面案例1中,第一笔交易是先以27.8元的价格买入500股,这个价格是高于当时市价的,所以按价格优先的原则,你的买单会被排在那些以市价下单的买方之后,等到市价买单成交后,你的买单才会执行。然而,此时股价却已经下降了。当然,如果你是市价买单,那么就不会出现这种刚刚买入就下跌的情况了。同理,案例2中的情况就是你刚刚卖出后就上涨的情况。总之就是一句话,如果你以限价委托买入,则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优先,如果你以限价委托卖出,则以高于市场价的价优先。
还有一种可能的解释方式,因为目前各家券商的交易系统都不是同时撮合成交的,而是有先后的,这个前后就是指在你提交订单后,交易所在接收到你的订单后,根据价格和时间优先原则,对接受的订单进行逐笔连续撮合的方式,这种方式会造成你刚刚买入就下跌,或者刚刚卖出就上涨的错觉。不过这一般只体现在很低频率的交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