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股指多少?
1952年,上海A股的“上证综指”是364点; 到2012年末,这个数值变成了3897点——增长了约10倍。而同期美国的道琼斯指数从634.60点上涨至13648.24点,增幅高达21倍。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时间里,我国股市仅上涨了不到两倍,比美国差近10倍! 当然,人们不会忘记,上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我国曾长达数十年停止股票交易。如果从那个时候开始计算,上海的股价应该还比不上一个“零头”——毕竟那时候还没有集成电路和电脑,甚至连电都没有普及。 但到了1995年的时候,中国终于引入了“熔断”机制。这一年1月19日,沪深两市开盘暴跌,沪综指跌去10%,创下史上最大跌幅;随后,沪市在下午开市后继续下挫,收盘重挫13%。
那天,人们发现,仅仅两年时间,沪综指就翻了一番,达到了历史新高的6108点。接下来就是持续多年的大牛市,最高点6124点在21世纪前十年首次成为历史。 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却给A股带来沉重打击。那一年10月,全球股市遭遇抛售潮,上证综指连续多日跌停,此后一路下滑,最低触及1664点。
那次大跌让股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股市并非“无风不起浪”。 多年以后,有人调侃:“1995年,我花了1万元买到的股票值今天已经涨了40多万。但我却没钱再买更多了,因为10年前我只卖了1万元的股票,如今却只够再买1万元的了……” 但这就是市场,充满变幻,又公平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