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龙头企业?
谢邀! 培育龙头,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如何培养,二是如何培育。这两个问题看起来好像简单,其实却颇难回答。原因也很简单:很多所谓“龙头”企业的形成都是偶然因素聚集而成的,并没有明确的人工干预过程;而即便是需要人工干预的所谓“培育”工作,由于难以度量干预的效果和程度,也很难说是否真的起到了作用。
所以,我们在这里只能谈谈如何努力地去做好“培育”的工作,至于能否真正起到效果,那就只能是另当别论了——甚至有可能因为干预过度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但话又说回来,即便我们不采用任何人为的手段去“培育”企业,只是任由其自然发展,我们同样可以获得指导意义——即不管我们如何努力地去做好“培育”工作,最后能否真的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仍然是一个无法准确预测的结果。这就引出了本文的第一个结论:政府和企业界在讨论“培育”问题时所持的心态应当是积极还是消极呢?我的看法是应该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即在认真分析和识别本土产业薄弱环节的基础上,通过有方向性的工作和努力,尽可能地将某些企业培育成行业内的领先者。当然,这种“培育”也应该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实现各个企业价值链的提升和优势领域的突出。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上述几点呢?我想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确立合理的产业发展目标。 所谓“先立其志,然后功成”,如果没有清晰和合理的成长目标,即使做了很多事情,很可能也是徒劳无功。在各地方政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必须首先想清楚:希望通过哪些政策和项目的实施,最终达到怎样的目标,这些目标和规划的实现对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怎样的作用等。
只有目标明确了,才可能有正确的行动方向和措施,否则就可能本末倒置、南辕北辙。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个地区的电子元器件产业是薄弱领域,那么通过引进项目和资金,建立一批相关配套企业是不是这个区域发展电子产业的合理目标呢?如果是的话,那么接下来就是要设计好具体的项目和方案,通过招商和融资途径,一步步地付诸实施,并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工艺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在该领域的突破。
(二)打造优良的企业发展环境。 一个区域的竞争优势不在于它的政策优惠有多么多,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有多么低,而在于它能否建立一个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秩序。各地区应当着重考虑的是如何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不是简单地靠行政手段扶持某些企业。
一方面,要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和流程建设,构建规范有序的公共管理体系,让企业和投资者感受到公平和正义,体会到政府的信用和公信力,减少交易成本和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要营造企业家精神得以生长的文化土壤和政治氛围。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创业者,都需要有一种敢于冒险和创新的精神,需要有一个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生态,只有做到了这二者,才能不断刺激企业家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当前各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搞好服务,特别是要做好市场和政策的服务。为此,就需要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降低办事成本,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高效和优质的服务环境。同时,各级政府还要善于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让企业及时获取政策和市场信息,解决融资难和投资软环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