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层基金合法吗?

李界江李界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夹层”的概念是相对于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基金(PE)而言的。 由于VC/PE主要的投资方向是尚未上市的公司,而“夹层”基金则是投资已经上市公司的,因此从投资阶段上来说, “夹层”基金属于私募中的准私募产品。 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夹层”基金。我国对于基金的分类实行的是美国分类法,根据基金是否面向公众发行进行划分,不向公众发行的基金即私募基金(Private Fund);而一旦面向公众发行,则成为公募基金(MutualFund)。所以按照这个标准来理解的话,目前国内所谓的“夹层”基金其实都应当算做私募基金的范畴。 但考虑到对投资者责任约束的不同导致的产品运营成本的差异以及可能导致的最终投资回报的不同,严格来说,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层次”(Hierarchy)关系——这一点和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等金融工具的层级结构是一致的。

在投资策略上,虽然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都有择时和选股的能力,但相对来说, 公募基金更多关注大方向的把握,对择时的能力要求不是特别强,因为它们的资金来源于大众,需要更为稳健的投资策略; 而私募基金则更多的是依靠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择时,因为在某个时间段,或许他们的择时能力并没有体现出来,但他们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能够有效的规避市场下跌的风险,同样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 所以从长期来看,公募基金的收益应该大于私募,但是波动要小于私募。

屠馨语屠馨语优质答主

夹层基金(Mezzanine Fund或Jiaky Fund)是一种兼具有避险功能的债券投资和高风险的股权投资的混合型投资工具。其风险和收益低于股权资本,而高于债券或优先股。夹层资金由此得名,因为这种特殊性质的证券处在资本结构中最中间的位置。

夹层资本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或会计术语,而是一个具有投资管理色彩的术语。在欧洲和美国的19世纪,夹层资本已经被作为一种专门的资金来源而出现,其通过可转债或零息债的形式进行募集。但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普遍的夹层资本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企业杠杆收购中发展起来的。因为杠杆收购融资中所需要的资金,除了购并方的股权资本和被收购方的内部现金流之外,主要是通过高杠杆的银团债务和次级债。夹层资本最早的形式是所谓的“二轮优先债和三轮优先债”,即通过银团筹措的第一笔债务资金,其担保方式要优于在第二笔和第三笔筹措的债务,后两笔资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夹层资本。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企业购并和杠杆收购的日益发展,市场上产生了专门投资于这类风险收益处于中间阶段的投资产品,这就是我们所说夹层基金。

夹层基金主要是向那些还不符合银行信贷要求,但又超过了风险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企业进行投资。因此夹层基金在运作方式上就比较灵活,既可以采取债券方式,也可以采用可转债和转股权的形式。一般而言,这类基金投入的对象是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且运转正常、未来成长性看好的企业。其主要目的是要帮助这些企业实现跳跃式的发展,达到更高的盈利水平。因此,夹层基金的投资期限一般也比较短,大多在1至6年以内。对于投资者而言,购买夹层基金可以获得比债券更高的收益,而对于高速发展的企业而言,由于支付的利息不高,因此这种融资方式较具吸引力,可以达到迅速扩张的目的。

近年来,夹层基金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其在资产配置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据统计,1999年全世界夹层基金的投资总量达到500亿美元,其中60%用于杠杆收购。根据Preqin的报告,2007年,全球已承诺的夹层资本总额为5330亿美元,占整个私人股权投资资本的17%,预计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7700亿美元。2007年全球已完成的夹层资金为2950亿美元,而承诺的未使用夹层资金为2380亿美元。在地域分布上,北美地区占了大半数,为54%,欧洲和亚太地区分别为32%和9%。从2004年开始夹层投资者的回报率稳定保持在了15%-16%的区间,而2006和2007年的回报率达到了17.5%和23%.在退出方式上,近50%是通过其他夹层投资者购买转让或通过IPO退岀,而15%是通过购并退岀。

夹层基金在中国是一种崭新的投资工具,目前尚有不足。中国现行法律对于公司债务规模有上限规定,最多不能超过净资产的50%.而杠杆收购由于其杠杆运用,往往会导致公司的债务率上升到100%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夹层基金在中国的应用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另外夹层基金的投资者,与成长基金和风险基金的投资者有很大区别,它更类似于养老基金、公共事业类机构,即投资期限较长、资金规模较大的投资主体。而目前中国的投资主体大多数是高净值个人,其与夹层基金的要求有较大的区别。

夹层资本是介于股权资本(equity capital)与债权资本(debt capital)之间的—种混合型资本形式,其风险和收益低于股权资本,但高于债权资本,也因为这种特性,才由此得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