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基金低估值?
“低估”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投资者对“低估”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有些投资者认为,只要股价低于净资产值,那就是低估;还有些人觉得,只要市盈率(PE)低于历史平均值,就是低估。而一些价值型的基金经理则会更细化的分析,比如按照自由现金流模型去计算,给个股赋予一个合理的内在价值区间,然后再结合市场情绪等因素判断是否买入的时机已经成熟。
其实,无论是哪种方法,核心的逻辑都是一致的——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找到那些被错误定价的资产。也就是说,当市场上出现一些“便宜货”时,我们就可以考虑配置一些。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何发现这些“便宜货”呢? 其实,“便宜货”就躲在各种指标、各种数据之中,需要我们耐心地去筛选。当然,借助一些工具来帮我们分析和筛选品种,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以估值为例,我们可以在同花顺iFinD的估值库中输入我们关注的股票代码或者名称,就可以快速得到该品种的估值相关信息。如下图: 除了看当前的估值水平,我们也可以看看历史的估值情况,通过纵向比较选择被低估的品种。
如果我们对估值的理解仅停留在“低估值=低风险”的水平,那就浅薄了。实际上,很多“便宜货”是因为它具有“低估值+高收益率”的特性,这种资产的性价比是很高的,风险收益比也很好。所以,当我们发现了这类资产,就可以大胆地配置。 举个例子:
2018年三季度,A股大部分板块的PE都在历史底部区域徘徊,当时大盘跌去了将近25%,很多优质企业的估值更是低于30倍。
当时,我们聚焦于基本面未发生反转的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因为经济下行的压力,这些板块有反弹的需求,而且存在价值修复的空间。同时,我们也看好消费升级和科技变革带来的投资机会,于是选择了布局。最终,这一波行情走完后,很多标的都翻了个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