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货后管理与贷款影响吗?

舒思超舒思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货后管理是银行贷款管理的核心环节,货后管理的效果直接决定贷款质量的优劣。对货款进行跟踪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化解,可以减少贷款损失和浪费,是实现贷款效益的重要保证。

银监会风险监管部、国有商业银行有关部门以及中国建设银行部分省级分行、市级分行、县级分行和基层信贷员,就如何加强货后管理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当前,银行货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加强货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归纳如下,并请各位专家予以斧正。

银行在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贷后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长期以来,银行普遍存在着重放轻管的思想,贷后管理的重要性得不到应有认识,缺乏系统和全面的贷后管理办法和措施。各商业银行虽然相继出台了有关贷后管理的规定和办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重视形式、流于形式。有的虽然开展了贷后检查,但都是按照贷款管理规定进行事后的例行检查,重合规、轻实质,不能起到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作用;有的贷后检查避重就轻、敷衍了事,检查内容侧重于贷款发放是否及时收回,不注重对贷款实际用途和借款人、担保人及担保物的动态变化等情况的跟踪检查;有的贷后检查走过场,不认真调查研究和分析借款人的真实情况,贷后检查流于形式,不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

(二)贷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一是有的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虽然制定了制度和办法,但要求不细,标准不高,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无法保证贷后检查的有效开展;二是有的制度设计本身缺陷较多,如当前贷款发放后规定按季进行检查,对一个处于存续期、贷款发放时间长达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借款人来说,这种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贷后检查的规定缺乏足够的可操作性,不能适应实际情况,而且也很难达到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的目的;三是内部评级和五级分类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需要与贷后管理有机地联动,发挥制度的综合效能。

(三)贷后管理责任不明确,缺乏有效的考核和监督机制。

一是当前大多数商业银行仍沿用"审贷不分"的贷款管理模式,信贷管理部门既负责贷款的审查审批,又负责贷后管理,导致了信贷业务部门的管理责任不清,造成了"谁审批、谁发放、谁管理、谁受益",权责分配不均,未能有效起到对风险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价的作用;二是贷后管理考核体系不健全,缺乏对贷后管理有效的质量控制和量化考核,导致贷款管理人员的贷后管理责任意识不强。

(四)贷款风险预警和信息沟通缺乏连续性。

一是部分商业银行未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没有将借款人和担保人各种风险隐患及时提示出来;有的虽然建立了预警机制,但未有效发挥作用,对信贷业务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预警信号认识不足,导致不能及时进行决策,影响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二是信息沟通不畅、不及时,表现在上下级行之间、前后台之间、同一层次不同部门之间以及行内、行外和企业之间信息沟通、交流不畅,造成信息孤岛,影响了信贷信息的有效利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