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资产怎么少了?
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国汇率改革正式起步。此后,2012年4月,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至1.5%,2014年1月,波幅扩大到2%,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大。
在此背景下,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先后有中信证券、中信建投、银河证券、国泰君安4家证券公司相继获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展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交易业务,可以从事港股通涉及的经纪业务、沪深港通下的港股通介绍经纪业务、为参与港股通的境内居民提供换汇服务以及在监管规定范围内开展程序化交易委托等业务范围。
随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汇率风险日益受到金融机构重视,对于利用衍生品进行汇率风险对冲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境内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市场产品包括远期、掉期和期权,参与主体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和重点客户,2017年前10个月,银行对客户市场累计成交114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其中,外汇期权成交1610亿元,同比增长41%。
上述4家证券公司在开展境外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交易业务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外汇风险管理经验。随着汇率风险管理意识的逐步提高,上述证券公司开始着手探索如何利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
为支持证券服务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促进境内外资本市场合作,服务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2017年1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做好证券业务外汇管理的通知》(汇发〔2017〕5号,以下简称《通知》),允许证券公司开展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交易管理自身结售汇敞口风险,允许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市场提供外汇风险管理服务。4家证券公司积极通过办理外汇衍生品交易控制汇率风险,防范经营损失,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促进外汇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