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谁来投资?
“新”在何处,又如何“城镇化”呢? 首先,传统城镇化是以土地城镇化为中心的,所谓“城中村”“城边村”,其本质是农村土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而新型城镇化的“新”在于以人为本、以人的生活品质提高为中心。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城市功能提升。
前者是指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变为城镇户口及其伴随而来的各项权利的实现(如平等选举权、同等待遇就业),后者是指现有城镇人口的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这两个方面都是“人”的内容,所以新型城镇化可以说是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 在这个意义上,说城镇化就是人的城市化一点不过分。
那么,这些“人”的需求有哪些呢?最基本的莫过于居住、教育、医疗、就业等四大需求。它们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2加以说明。 这里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人们总是根据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决定今天的工作和消费选择。解决贫困问题对于城镇化至关重要。只有让低收入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不断增加,他们才能实现从乡村到城市的迁移。如果没有收入保障,即使给予他们户籍和其他一些福利,他们也很难在城市里安居下来。否则,我国过去农村改革为什么没有能够推动城镇化的进程反而出现逆城镇化?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教育、医疗和就业与住房密切相关。在教育、医疗和就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之前,人们只能降低对住房的要求,或者在较低的层面上满足住房的需要。因为,住房不仅是居住的所在,而且是上述那些基本需求的载体或实现方式。从根本上讲,要解决城镇化中人们的各种需求和困难,必须大力发展和完善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要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就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现在,中国仍然处于分配不公的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为此,必须努力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分配机制,这是实现城镇化的制度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