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大宗流入是什么意思?
大宗交易是指交易所内达成的大额证券交易,一般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进行,可以在交易所内或者所外进行交易,但是所外交易的仅限于股权类证券,也就是股票、可转换债券等。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2013年修订)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大宗交易的具体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在竞价交易基础上发展的、基于报价驱动机制下的大宗交易模式;另一种是面向所有投资者开放、全天任何时段均可进行的、以询价方式促成大宗交易的模式。
当前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实行的是基于报价驱动机制下的大宗交易的试点方式,即报价式大宗交易。这种交易方式的参与方有买方、卖方以及指定的第三方机构,而具体的交易流程为在指定的时间内,买方将拟买入的证券交给约定的托管机构和卖方将拟出售的证券交割给指定的第三方的机构;待买卖双方的资金和股份划转到自己的账户后,由指定的第三方机构通知上交所或深交所。 在此过程中,由于双方采用的是询价的方式,因此成交的价格会高于二级市场的市场价格(一般为二级市场价格的9折),这主要是为了方便一些机构进行大规模的减持。
同时,对于某些大股东来说,他们往往希望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尽可能地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会选择大宗交易的方式来将其手中的股票卖出。 大宗交易的另一个特点是不定量,一般来说,大宗交易的数额往往较大。从公开信息来看,自2013年以来,单笔大额的交易金额都超过了亿元。当然,由于采用“不定量”的方式来进行买卖,其涉及的资金规模也会比较大。比如2020年上半年以来,累计达到4.6万亿,占股市成交额比例超过5%!如此庞大的资金体量必然会对股价产生影响。 从个股的角度而言,大宗交易的活跃度与股价表现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一方面,当某只个股有大宗交易发生时,意味着可能有潜在的投资者正在试图进场收购该公司的部分或者全部的流通筹码;另一方面,如果该股本身股价处于高位的话,那么这些潜在投资者的持股成本就较高,从而造成这些新进股东的盈利水平降低甚至亏损的风险增加,所以其可能会急于脱手获利,导致股价出现下跌的情况。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宗交易的活跃度跟股价的表现可能成反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