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涨跌幅是什么意思?
涨跌停板制度源于外汇交易,起源于1923年,当年英国外汇市场因为白银危机而爆发混乱,为了恢复交易,英国金融界在一夜之间想出了这套办法。 我国股市的涨跌停板制度始于1996年1月2日,当时的涨跌停幅度为10%;此后有过多次调整,现在大多数券商的交易软件上都是5%和3%两种幅度可供选择。 涨停板时,股价最高只能涨到上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的10%(涨跌停幅度=前一日收盘价×10%)。跌停同理,只能往下跌到前一天收盘价的10%以内(涨跌停幅度=当日收盘价×10%)。 但是股票实际价格的涨跌一般是不受涨跌停限制的,当股价涨幅达到10%时就停牌至下一交易日集合竞价期间结束,然后集合竞价产生当天的新价格;反之,如果股价跌了10%就停牌直至下一个交易日开市。 也就是说一天内,一只股票的最大波动幅度是20%,也就是所谓的“T+1”。
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只有少部分公司会出现涨停或者跌停的情况。但是一旦遇到利空消息、炒作题材或是重大利好消息时,很多股票都会涨停或跌停。这时候的涨跌停板制度会严重抑制市场的流动性,使市场价格严重偏离基本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监管部门也会相应作出一些干预措施。 所以现在的涨跌停板制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10%或者5%的幅度了,具体还要看各个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监管部门的调控情况。有的公司由于存在连续涨停的情况而被暂停上市,也有些公司在经过特别处理后会在一定时间内取消涨跌停板的限制,例如*ST宜生。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对于涨跌停板制度的了解并不需要太深入,知道这个制度的存在是为了维持市场的稳定运行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