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什么机电?
“上电”是老沪上的黑话,特指“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称是“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原来是由上海市政府创办的,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当时上海有“北电”(即现在的“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上电”两个主要发电企业,“北电”隶属于北京国资委管辖,而“上电”就是上海市政府旗下的电业巨头。
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后不久,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家电网公司进行主辅分离改革时,将原属中央直属的华北、华东、华中、西北等四大分公司剥离出来,分别组建了4家上市公司,其中就包含上海电力(600021). 目前,上海电力主要从事发电业务(火电、风电、水电、核电等)以及相关的节能项目、热力生产和供应、供汽等。公司拥有丰富的煤电一体化、风能及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经验, 其火电装机容量为959万千瓦,居全国第二位;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87万千瓦,排名第一,同时它还是国内最大的垃圾焚烧热电联产基地之一。 随着2013年上海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建成,该公司实现了核能发电,成为我国核电建设的主力军。到2014年底,公司的总装机容量已达到3104万千瓦。 作为老牌电力股,上海电力这些年却显得有些停滞不前。首先,在盈利方面,除了2008年和2010年以外,其余几年都处在亏损状态(2010年净利润也只有2.6亿元),到2014年更是大跌50%以上;另外,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很一般,2014年每股收益只有0.36元,不到同期沪深300指数中成分股平均水平的1/3。
造成这种局面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上海市的用电需求本就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再加上外来电的影响,使得本地电价持续走低;二是公司治理结构有待完善,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详见《上海电力:国资改革迟迟不见动静,高管薪酬翻倍增长》)。
虽然如此,上海电力毕竟是上海的本地股,有着政策倾斜的优势,加上核电业务的加持,未来还是有希望扭转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