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箐屹怎么分红?
2015年在上海交大第一次见到朱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在讲如何高效学习时,他说到“大学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场所”。 当时我读大二,对这句话印象很深刻,但是一直不明白真正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直到今年我硕士毕业,来到北京开始新的生活,才渐渐明白这句话的意义。 读书时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困惑:书上说的和有老师说和自己想的是不是一样的呢?如果一样的话为什么还要看书呢? 如果不一样的话那到底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这个疑惑一直伴随着我,也让我一直很排斥所谓的“正确答案”。
直到今年我才慢慢开始接受,或许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而学习本身也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 读书时有了疑惑就去向老师请教;学完一段就整理归纳;完成一篇就反思复盘……这个过程其实就像编程中的调试——每一行代码都有可能出错,需要不停地尝试、调整才能最终完成程序。
而知识也是如此,你只有不断地复习、练习、思考才能达到内化吸收的目的。 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培养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读完一本书后,遇到疑惑就径直去问作者(或知乎),那么作者(知乎大V)的回答就成了你脑海里的唯一答案。
这种单一化的认知很容易让你沦为知识的奴隶而不是学习者。 相反,如果你先尝试着自己解决疑惑,然后发现实在没办法再找相关领域的人,那么你的问题才有可能被真正解决。而且由于你已经经历了独立思考的过程,这个答案很可能会更深入地印在你的脑海里。
学给大脑成长的机会,也是学赋予人自由意志的过程。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而非知识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