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皮值钱吗?
我来说下我的看法,大家看看是否正确。 先给出结论,上海房价绝对值最高的是内环线,而非黄浦江边,虽然黄浦边上的房子也很贵; 上海房价与地价关系最大的区域是城市核心区之外,而非市中心。
以下详细分析: 说到土地方向,不得不说的一个人叫做苏河英,他是一名英军军官,1843年至1862年间任职于英国驻沪领事馆,负责监督征收上海的土地和房屋税。由于他精通中文,还喜欢上了中国茶,受到不少中国人的喜爱。 苏河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爱好——测量上海的土地和建筑。在他任期内,曾多次用天文测量的方法来丈量上海的地界(具体可见百度百科)。
苏河英的测量虽不能全面反映上海当时全境的土地和房屋状况,但至少反映了租界内的土地和房屋状况,而我们研究上海土地市场和房价历史,租界内的情况已经足够。 我在知乎曾写过一篇关于上海地价史的文章,这里摘录一部分,侵删。 从图中可以看到,19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租界内(包括汉口英租界)的地价基本处于一个水平,变化不大。
一战后至抗日战争爆发前,英租界的地价有所上升,而德国租界的地价持续下降,两租界地的价差达到最大值。 抗战爆发后,日军占领上海,在原英租界、德租界基础上分别设立了公共租界及大东亚新侨民居住区,以适应华侨居住和生活需要。为了刺激华族同胞回乡投资置业,日本人采取了许多优惠措施,如给予地价折扣、免交房产税等。这一时期的地价呈现大幅上涨的态势。
那么,回到正题,上海的土皮值不值得买呢? 对于有投资需求的客群来说,我建议参考过去一百多年间上海土皮的平均涨幅。 在没有特殊政策的地区,即正常运作的租界区,其土地价格大体上是遵循着“高位盘整-缓慢上涨-暴涨”的路径发展。 以上海市区为例,在1865年到1949年这个时间区间里,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土地的年均收益率大约为4%,相当于十年翻倍,二十年翻四倍。(此数据来源于李楠《土地经济学》)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到整个上海地区(包括现在属于苏州工业园区的独墅湖校区),在1844年至2017年期间,剔除战争年代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震荡,土地的价格总体上是稳步走高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6%。
当然,我们没法得到一个精确数值,因为资料欠缺,而且时间跨度太大。但我们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意义的。 首先,土地作为不动产,其价值是稳步增长的;其次,不同区域的土地价格相差悬殊,这与区位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后,我们要做好承受压力的准备,因为土皮的价值是不考虑通货膨胀的,这意味着钱要换成更大的面积才等于以前的钱。 一寸土一寸金,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买房可能是一生中面临的最大单笔消费支出,需理智对待,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