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谁攻?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北京是当之无愧的首都;但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上海才是。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中,北方王朝的首都大多数时间都是洛阳和西安,原因无他,因为关中盆地可以自给自足,富饶且封闭,有利于政权稳定,而洛阳则是东都西京,更是政治中心。 但是到了北京建都后,情况有了变化。首先北京不是关中或中原地区的割据政权,其次南方经济的发展在明朝已经远远超过了北方,因此为了控制南方,必须要在长江下游再设立一个行省,并且建立省会重镇。
于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起来了,尤其是苏杭一带,成为了重要的工业基地,而北京的重心则在于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 这种经济和文化的差异就造成了两地人均收入的不同。根据1947年国民政府的调查,当时北京的人均收入相当于上海的2/3,但后者却是前者的两倍多(上海508亿元,北京265亿元),甚至远高于同为首都的罗马和君士坦丁堡。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北京大力发展工业,建立了以钢铁、重工为主的“北京工业基地”,但是与上海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究其原因还是经济结构和地理位置导致的。 北京虽然号称“帝都”,但是其自然条件却远逊于江南,无法像关中盆地一样实现自给自足,不得不依赖外部输入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物资。而且北京作为政治中心,不需要担心战火波及,也不用考虑沿海被封锁时的海运问题,因此在对外贸易上更加没有优势。
反观上海,位于长江出海口,毗邻太平洋,地理环境优越,不仅可以从沿海各地转运粮食等日常生活用品,还可以借助天然条件发展外贸,获得海外贸易的收益。 所以尽管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力支援东北和京津地区,但是北京还是始终不能完全脱胎于农村,而在经济上也没有得到飞速的发展。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外资涌入,北京依托强大的政治优势取得先机,加上京津冀都市圈的辐射作用,才有了今天这样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