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农信企业?
从国际国内形势来看,我国的金融机构可分为银监会监管的银行体系(含邮政储蓄银行),和证监会监管的证券基金期货体系,以及银保监会监管的信托保险资管等机构,此外还有正在筹备的公募基金,另外还有外管局,负责管理金融行业的涉外事务。 这样分类的目的在于讨论问题时更便于区分。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遵循市场原则,同时由于受到资本充足率、杠杆比率等指标的约束,其扩张也是有上限的,因此对于整个社会的信贷总量是有一定限度,而且随着其他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银行贷款比例可能会呈下降趋势;而信托保险公司则不同,它们属于金融类企业,经营以受托责任为核心,通过投资和管理两个环节实现增值,因此从理论上讲可以放大社会融资倍数,从而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而信托公司的发展却屡遭阻碍,这是为什么? 我们说一个机构能够控制资金,首先是要让这个资金愿意流经这个机构,也就是要形成流动的动力;其次才是考虑流动的速度和规模。如果一个机构能提供高于市场收益率的报酬,并且所承担的风险低于市场,那么必然会导致市场上其他资金的流向发生偏离,为了恢复平衡,就必须调整。
但问题是中国当前有这样的机构吗?有能把水和奶都兜住的蓄水池吗? 有!那就是农村信用社。
农信社以服务“三农”为使命,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和社会弱势群体,这种天然的来源决定了其经营成本高,加之多年来利润上交财政部用于农业补贴,更是压缩了农信社的收益空间。
2014年以前,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作用,很多效益良好的企业贷款很难从商业银行贷到款,不得不寻求农信社的支持,这时农信社拥有一定的议价能力。但随着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不断完善,再配以财政补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回流到商业行手中,并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另一方面,随着金融脱媒进程的加快,非银行金融机构会不断涌现,从而分流信托保险的业务。
在此情况下,如果农信社不进行改革,继续停留在原来的运行轨道上,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被市场淘汰——即人们所说的僵尸企业的结局。 而一旦企业失去流动性,金融体系就会陷入混乱。 所以,要想保持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就必须让信贷资源合理流动起来,这就要求农信社必须改组改制为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