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企业生产传感器?
这个问题涉及到传感器产业链,目前传感器产业已经形成了以芯片(传感核心)、材料(传感元件基础)和器件(传感节点部件)为核心,包括设计、原料、设备、制造、应用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市场格局。
1.传感器企业 按照生产传感器的材料划分,目前国内传感器生产企业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类(含集成电路IC)、敏感器件及元器件厂、普通元器件及其他类;以及专用传感器类企业四大部分。 2.传感器关键原材料企业 传感器的关键原材料包括敏感材料与器件、集成电路芯片、光学材料和组件等几大类。 当前,国内能够生产中高端传感器产品的企业数量较少,且多集中在军用传感器领域。在民用领域,除部分手机传感器以及交通、环境监测等领域的部分传感器产品外,多数传感器产品多由国外厂商供货,如美国德州仪器(TI)、德国博世(BOSCH)、日本松下(Panasonic)、韩国三星(SAMSUNG)等。 3.提供传感器技术的企业 目前能提供全面系统解决方案的传感器技术企业主要涉及三个领域:智能硬件开发平台、人工智能算法平台和通用型智能传感器网络。 4.传感器应用领域相关行业 除了上述各细分市场之外,传感器还广泛的应用于汽车、医疗、军事、航天等多个领域,并和这些领域内的传统行业产生了深刻的交集,形成了以传感器为主线的交叉复合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对传感器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传感器生产企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专业公司型。如霍尼韦尔(Honeywell)、博世(Bosch)、英飞凌(Infineon)等,产品线长,品种多,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侧重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追求技术和规模效益,产品以中、高端为主,大量采用IDM模式进行生产和市场推广,同时,与众多厂商在多个技术领域保持着不同程度的技术授权和OEM/ODM等战略合作关系。
2、专业团队型。如应达(iWave)、赛米控(Semikron)等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和市场品牌知名度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一般规模不是很大,生产较为集中的几类或几款功率器件产品。由于长期专注于某一细分行业、某一类功率器件或某几款功率半导体芯片的封装测试生产,其技术和产品的专业度和可靠性较强,因此,在全球市场,尤其是细分市场占据一定的优势。
3、应用企业型。如华为、中兴、艾默生等,这些企业以电子终端产品为主要发展方向,传感器只是其内部技术储备或生产的配套和补充,大多采用“自有产品(品牌)+OEM/ODM外包”的方式组织产品的生产和市场推广,这类企业的功率半导体(芯片/SIP封装)技术水平很高,但不参与外销。
4、应用服务型。如亚德客、台东等气动元件应用和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些企业多以自动化产品、智能执行器为主要发展方向,传感器也是其内部技术储备或生产的配套和补充,其气体传感器大多采用外部采购模式,自身一般没有气体传感器生产、测试和封装的生产能力。
5、平台企业型。如苏州易维斯这样的平台型企业,一方面以传感器为主要发展方向,从IDM垂直整合入手,整合上下游资源,自主研发传感器芯片和MEMS制造工艺技术,同时整合封装测试能力和可靠性测试和失效分析等能力于一体的平台型企业;另一方面,与全球范围的数百家传感器企业合作,在国内推广和销售进口传感器,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