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分哪几种?
1、财务收支审计 (1)资金来源运用是否合法; (2)财务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资金结存(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有无隐瞒和转移资金的行为。
2、经营成果审计 (1)营业利润完成情况和影响因素; (2)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净收益及其影响因素; (3)资产减值损失发生情况及其原因; (4)营业外收入与支出情况。
3、资产负债审计 (1)各项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 (2)各项负债的真实性、完整性; (3)流动比率高、速动比率高等是否存在异常,若存在异常说明其原因;
(4)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排列顺序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4、财务报告分析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进行进一步分析,包括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财务弹性分析等。
5、专项审计 针对企业特定事项进行的专门的审计。如房地产审计、债务清欠审计、投标书审阅及投标文件编制过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 以上各种类型的审计相互联系,共同发挥作用,确保审计对象的安全、完整和使用有效性。
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按照国家审计法规、审计准则的要求,运用审计技术和方法,对被审单位在特定期间内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公允性、一贯性,会计处理方法合规性和有效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适当性、有效性,进行系统、科学的考察与评价,并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和建议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查账,它是一种法定的经济鉴证服务。
企业财务审计的作用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内部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企业存在的漏洞,可以通过财务审计发现,同时还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
企业财务审计的分类
按照审计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按照审计内容的不同,分为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合规审计;按照审计范围的不同,分为全部审计和局部审计;按照审计时间的不同,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按照审计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常审计、突击审计和通知审计。
企业内审制度如何建立
企业内审制度的建立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审计的类型、方式,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审计制度,通过合理的审计制度加强企业的自我监督机制,促使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