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企业该怎么办?

容洪波容洪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今天央行宣布降准0.25%,市场反应平淡;央行下调MLF利率1个基点,市场反应热烈(尤其是债市)。 那么这次的降息到底影响有多大呢?又该怎么看待这种利率下行呢? 先说观点,我觉得这一波的降息对于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作用很有限,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1、今天降息之后,LPR利率仍然是和房贷利率挂钩的,而房贷在居民消费中的占比高达4成以上,居民住房贷款转换LPR利率已经进行了一大半了,剩余的2年转换期,央行不可能再让LPR利率上升,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LPR利率大概率会在低位运行。

2、今天MLF利率仅下降1BP,市场反响巨大,主要原因是在于此前市场原本预计MLF利率会下调5-6BP,因此当真的只有下调1BP的时候,市场难免会有点失望,另外一点在于目前银行的流动性较为宽松,7天的回购利率都低于2%,所以短期内银行利率下行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3、现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根据统计局的数据,当前企业的贷款利率为5.88%,比年初增加了190BP,这个增幅远远大于过去40年的平均水平,如果银行利率继续下行,企业对融资成本下降的预期就会增强,为了维持市场利率平稳,只能减少信贷投放量来应对,那么,企业短期内的资金需求就难以满足! 所以目前来看,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向市场输入低利率的资金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要期望这些资金能够直达企业,降低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恐怕很难实现。

穆泽成穆泽成优质答主

虽然央行降息对股市是利好,而股市上涨又会对工薪阶层的总资产产生正面作用,但由于降息导致利息收入的减少更多,结果反而可能是整体金融资产的利息收益下降,因此并不会刺激消费。相反,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还可能促使工薪阶层增加预防性储蓄,从而对消费产生负面作用。而如果降息导致通货膨胀低于预期,也会导致企业降价,因此,从整体的角度看,仍然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作用。

由于实际的降息幅度低于市场预期,因此,预期管理效果有限。而降息也会被理解为经济出现下行,因此可能加剧经济的下行压力。

既然如此,在物价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为什么我国不能通过降息来降低实体经济面临的融资成本,从而刺激实体经济呢?原因在于,我国存在利率双轨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传导作用。如果强制金融机构按照较低的基准利率向企业放贷,银行的利润会受到影响。我国存款的居民储蓄占比较高,由于存在“刚性储蓄”和“负利率”的现象,在没有市场化的存款利率决定机制(即存款基准利率或利率走廊)之前,存款基准利率很难下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