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表达企业家做慈善?
简单说说。 首先,要区分企业家做慈善和富豪做慈善的概念。前者是企业家通过企业或企业的相关利益方(员工、客户等)来做慈善;后者是企业主个人直接捐款、捐资。
其次,要看企业家做慈善的目的。如果是为了宣传自己企业的形象,那么可以在媒体上高调宣布企业捐赠的事宜。如果是为了给社会一个正面印象,可以专门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慈善投资,比如捐助希望小学,或者帮助农村妇女就业等等。
当然,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参加公益活动,如慰问孤寡老人等。不过这种方式要注意,不要显得作秀痕迹明显。否则会适得其反。 如果是为了减少税赋,也可以找一些合理的名目,如将个人的部分资产以捐赠的形式交给政府,从而获得国家发放补贴的免税凭证。当然,这样做的目的也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如果是企业做慈善的话。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合法性问题二是财务问题。
1.关于合法性问题。主要是指企业做的慈善项目必须是符合法律法规的,不能因为做慈善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2.关于财务问题。主要是企业要核算慈善项目的支出,做好财务管理。在财务报告中,对慈善项目的资金流向及数额要有明确的体现。
财富创造与财富分配问题都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议题,在财富创造环节,企业家为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而在财富分配环节,企业家以慈善捐赠反哺社会,亦是为解决人类贫困和不平等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做出重大贡献。从广义上讲,企业家以创新创造就业,带动弱势人群和地区的发展同样也属于企业家参与财富分配、弥补市场缺陷的社会责任实践;从狭义上讲,企业家以捐赠和志愿服务参与公益慈善行动则属财富分配的特定行为。本文重点讨论企业家参与公益慈善及其作用表现。
企业家参与公益慈善推动社会进步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要实现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既要鼓励个人通过创新创造实现自我价值,又要促进个人奉献服务社会、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不断完善。这两个方面分别属于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的范畴,经济和公益是人类实现均衡发展的两个车轮,而企业家则是推动这两个车轮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家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通过创新为社会创造就业、增进社会福利、推动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共生,从而对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从社会活动的角度看,企业家通过创办社会企业、投资公益事业和捐赠,以及参与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到社会事业发展中:一是弥补政府公共服务和一般社会组织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共生;二是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供给,促使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三是树立公益慈善典型,带动更多人参与公益慈善,形成和谐友爱的良好社会风气。可见,企业家参与公益慈善对于社会进步、社会文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从全球历史发展来看,公益慈善事业伴随着企业家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二者相互影响。19世纪末期,以洛克菲勒、卡内基为代表的企业家引领了美国现代公益事业发展的第一次浪潮,“企业家慈善”造就了美国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发展模式,也带动了其社会整体的蓬勃发展。
随着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发展以及全球治理的崛起,企业家的慈善事业也从国内走向国际,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做出贡献,比尔·盖茨等企业家的慈善事业成为全球公益慈善事业乃至全球治理中的重要力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一些国家出现的逆全球化思潮、民粹主义运动、右翼势力崛起以及社会撕裂等问题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多重因素有关,也与企业家较少履行包括捐赠在内的社会责任有关。如前所述,企业家参与公益慈善对解决人类贫困和不平等问题有重要价值,因此,对于出现各种社会问题的国家而言,有必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企业家进一步参与社会事业,促进社会进步。
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来看,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迅速发展和企业、企业家群体的壮大,中国的企业家不仅为促进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推动中国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中国企业家群体是公益慈善捐赠的主体。从捐赠总额来看,企业捐赠在中国社会捐赠总额中一直占据八成左右,这一总量中既包括企业家的直接捐赠,也包括员工参与下的企业捐赠,因此,企业捐赠在中国捐赠总额中的比重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企业家捐赠的比重。
其次,从单笔捐赠来看,企业家在历年大额捐赠中亦占有绝对多数。以《财富》(中文版)历年公益慈善榜发布的数据来看,历年捐献过1000万元以上(2006年榜单所列捐赠为100万元至5000万元、5000万元以上分列两档)大额捐赠的50人中,企业家及企业高管始终占据95%以上份额。
再次,从捐赠流向来看,教育与扶贫是企业家捐赠的重点,其中企业家捐建学校和校舍的新闻近年来更是不绝于耳,从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到国家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大量企业家结对贫困地区精准扶贫,都反映了企业家在促进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改善中国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方面的实际行动,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另外,从2017年《福布斯》全球社会企业20强上榜中国企业的5家企业来看,中国企业在促进教育、就业和环境保护方面也有实际作用。最后,从国际行动来看,从2004年印尼大海啸到2010年的海地地震,再到今年4月尼泊尔的强地震,都涌现出“中国民间救援队”,其中往往就有中国企业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