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万人离开北京?

米忆雨米忆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一个在北京生活了10多年的陕西人,这个议题很有感触。 先摆观点,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人口流动制度的壁垒,表象是北京房价和生活成本过高。 因为我自己是在西安上大学,所以有学生证坐火车回家优惠的待遇,每年暑假都从学校坐到家里,寒假再返回学校,来回两次而已。但是2013年前后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我回家的时候需要买全票,而返校时则只需要半票。

当时我还没进入社会,不知道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只是觉得西安至北京的票价忽然涨了好多(学生半价票价是27.5元)。后来进入了互联网行业,了解到一个叫“大数据杀熟”的理论,才突然明白过来,原来自己成了被“杀熟”的对象!!! 你知道吗?当你每次购买相同目的地、时间间隔很短的车票时,系统会认为你是常旅客,将你的车票价格逐步抬高;如果你连续购买超过3次,则票价最高有可能翻番。 而像我的情况,每往返一次,系统就会把我识别为一次常旅客。

我知道这种大数据杀熟的情况几乎无解,除非以后能买到完全随机的车票。于是我尝试改签,看能不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临近时段的动车或高铁代用票。没想到改签真的成功了!我又变成了“实惠的旅客”! 于是我又乐呵呵地过上了几年正常的大学生活… 直到我毕业后工作了,又一次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终于,我再也没法以低廉的价格从西安回到京郊我的家了。而这时,我的孩子已经6个月大。为了给孩子一个户口,我们不得不买了远郊区的小产权房子。虽然交通不便,但是我们依然咬牙坚持,希望孩子会在这里茁壮成长。

而我每天除了努力工作外,还需要承受来自生活多方面的巨大压力。首先就是房贷,为了还款方便,我们特意选择了月供较高的商业贷款。其次,为了让孩子在北京落户,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她送到全托幼儿园,周末还给她报各种兴趣班,她的开销比我想象的大很多。最后,我和媳妇儿的公积金都不算高,但为了在北京买房,双方父母都尽了力,加上我们的积蓄,掏空六个钱包的结果就是我们背负着高达每月4800元的房贷,却依旧入不敷出...

我常常想,如果当时我没有意识到北京房价的可怕,在刚工作几年后就毅然回到西安,或许我现在过的不会这么艰难吧。至少还贷的压力会小很多,因为西安的房价比北京要便宜不少。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如今我已扎根北京,只能一边咬牙坚持,一边期待着北京的政策能够松动,让我们这些年轻的外地人有机会留下来。

公冶彩丽公冶彩丽优质答主

2014年北京开始严查违法建设,并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七有五性”民生建设加快推进,北京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治理能力全面提高。北京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缓解。自2016年以来,北京全市常住人口连续四年有序疏解,实现了“缓增、稳住、调减”的阶段性调控目标。201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53.6万人,较2018年减少0.6万人,这是北京市常住人口近20年首次负增长。自2016年以来,北京常住人口增量、增速实现“双下降”。

从增量看,2017年比2016年减少1.6万人,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保持负增长,分别减少2.2万人、16.5万人、0.6万人,分别下降0.11%、0.79%和0.02%,实现了人口规模逐年疏解的目标。从分年龄段人口变化来看,北京青壮年流出的趋势有所显现。2014年至2019年,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三大年龄组人口中,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15.4万人,占全部减少人口的81.8%,且主要为外来人口,北京市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在2015年达到高点后持续回落。

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不断凸显,空间、环境、资源等要素难以对人口的持续增长形成强有力支撑,特别是受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调控等多方因素叠加影响,北京流动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且逐渐减量。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调控政策的持续实施,“大城市病”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