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形成的原因?
本人对北京很有兴趣,查阅了很多资料,现把关于北京形成原因的权威说法转载如下(转引自《北京传》),如有不对,敬请指正! 1368年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决定迁都并营建紫禁城,以新都城为中心修筑京师五城,北京城的雏形从此出现。 明代北京的城垣为方形,每边长七里,有城墙四重,外边宽八丈四尺、高三丈二尺;里层则厚一丈七尺,高四丈五尺。共有四门,东曰大明,西曰长安,南曰正阳,北曰神武,与今天北京的四座城门名称相同。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紫禁城建成时,北京城已初具规模,当时城内主要有两条街道,东西向的叫做“大街”,今复兴东路一带;南北向的叫“孔道”,今中山路附近。大街两侧有十王府和六部院等官衙,还有坛庙及民宅。孔道的北侧是著名的皇史宬,专门储藏皇室档案。再向北就是钟鼓楼了。
在今天的北京城内,一般认为南京应天府(原南京)是明朝的首都,而北京只是陪都。但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南京应天府并不是明朝的政治中心,朱元璋认为南京地处南方,不利于统治全国,因而将首都选定在了应天王府所在的京师地区。 为了建设新的首都,朱元璋亲自设计了“方城”,还凿出了通济渠,将运河水引入城内,形成了“积水潭”——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积水潭。不仅如此,洪武二年朱元璋诏令在“方城”基础上修建宫殿,开始营建京城。洪武三年正月甲戌正式开工,由工部尚书李实主持建造。由于施工速度极快,不到一年便竣工了。
不过据说明代的北京城不是完全遵循着“前朝后市”的营造原则,而是“前朝后郊”。“前朝”即是现在的天安门广场以及两侧的故宫,“后市”则是现在的前门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