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辨公募基金?
在判断一个公募是不是好基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先排除一些主观因素,然后再看客观的因素。 什么是主观因素呢?这就是我们购买基金的决策过程——这个决定是我做的,那么我就必须为此负责。所以在做决策的过程中,我们的主观因素就参与其中了,比如说我喜欢这个基金经理,那我会无脑的买他管理的所有产品;我又可能因为讨厌某个基金经理,而拒绝购买他管理的任何产品。这种主观因素是会影响我们对一个基金的评价的。所以我们需要把这种人为因素给去除掉,只保留客观的因素来进行评价。
什么是客观的因素呢?那就是不管我有没有主动参与决策的过程,该基金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选股和择时的。也就是说无论我是买还是不买,该基金都是要遵守这些标准的。所以这些标准的执行情况就很能代表这只基金的水平了。
如果我们要对一个基金进行评估的话,我们就需要找出这些客观的标准,然后衡量一下该基金的表现是否达到这些标准。至于找哪些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呢?一般来说就是业绩表现和风险控制两个方面。
通过比较不同基金在相同周期内的收益高低就能得到该基金的业绩表现。通过计算该基金在运作期间内最大回撤、波动率等指标也能得到关于该基金的风险控制能力的信息。当业绩表现和风险控制都达到要求后,我们就可以认为是一只值得持有的基金。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我们需要额外注意。
例如有的基金可能在某段时间业绩特别优秀,但我们不能忘记查看之前的时间段该基金的表现如何。因为我们知道没有永远的胜者,也没有永久的败者。优质的基金往往能在震荡市中取得较好的回报,而在牛市中大幅超越基准指数。如果一个基金要在各不同行情中都做到优异的收益,那我们非常怀疑其真实的投资能力。
对于连续出现大幅亏损或者长期跑输基准的基金,我们也应该保持关注,说不定下一个黑马就在其中。
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投资对象、投资目标,也适合不同的投资者。基金的分类,就是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将基金进行区分。一般而言,可分为如下几类:
(1)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
这是根据基金规模和存续期限不同所作的划分。封闭式基金的初始发行期一般为1个月左右,持有人人数有下限不超过200人的上限要求。封闭式基金在存续期限、基金份额不能赎回,持有人只能通过证券经纪商在证券交易所按照市场交易价格卖出基金份额,其交易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在封闭式基金存续期限届满后,其管理人可以根据基金的表现情况及未来投资市场的发展情况,按照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原则选择基金合同延期或持有人大会表决转为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的存续期限大多很长,一般为10~20年。开放式基金的发行期一般不超过两三个月,对持有人人数也有要求,但对持有人人数没有上限的限制。开放式基金的存续期限为20年,存续期届满如无清算事由,经持有人大会通过可以延期,其存续期限没有太大的限制。开放式基金的份额持有人可以根据需要按照基金份额净值返回基金,赎回价格按照"份额净值当日确认,次日到账"的原则办理;持有人还可以通过具有基金代销资格的券商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卖出,其价格按照申购价格加上赎回费计算。
(2)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这是根据基金投资对象(证券)不同所作的划分。股票型基金以股票为主要投资对象,一般要求投资于股票的资产占基金净资产的70%以上;债券型基金以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一般要求投资于债券的资产占净资产值的80%以上;混合型基金同时投资股票和债券,该类型基金有较大的机动性,既有规避股市风险的条件,又有从债市获利的条件。混合型基金对各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没有限制,混合型基金可以投资于股票和债券,根据市场状况转换投资组合,其投资方式也较多。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剩余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债券,投资于国库券和银行承兑汇票等具有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无风险的货币市场工具,收益稳定、风险极低、流动性极强。
(3)成长型基金、收入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
这是根据基金投资风格(投资目标)所作的划分。成长型基金追求长期资本的增值。由于追求资产增值,其对高风险的股票有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倾向于投资一些有成长潜力的股票,风险高、收益也高。成长型股票可以是小型的高风险股票;也可以是小型、大型公司兼具;以成长性为主的高科技行业股票为主,或者对周期性股和非周期性股票兼收并蓄。收入型基金注重于实现当期的最大收入,对高分红和稳定分红的公司有较为浓厚的兴趣。成长收入混合型基金侧重的是对股息收入的关注。这类基金选择的股票在高分红、高成长性与低分红、低成长性之间平衡。比如,在低利率环境中选择高分红、低成长性股票;在高利率选择低分红、高成长性股票。对于债券而言,收入型基金选择高信用等级、低收益率的债券。平衡型基金兼求长期资本增值和实现当期收入双重目标。平衡型基金在投资时要对股票和债券进行平衡配置,在选择股票时以高分红、中度成长性为主;在选择债券时一般以中信用等级、中高收益率、中度风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