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保本基金的吗?
所谓“保本”,一般是指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向投资者承诺:如果投资到期时本金(或融资本金)遭受损失,则由上述机构以自有资金补偿投资者的部分(全部)损失。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以下两类“保本”产品: 1. 保证本金: 某些信托公司发行的集合信托计划,如安泰系列和长安系列,其中安泰系列是“保证本金”的信托计划;
2. 本息保障: 某些银行的理财产品会提供“本息保障”,即在理财到期时银行以高收益率认购同额金融产品,确保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能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
虽然这两种业务都承诺了一定的保底金额,但实际收益有可能高于、等于或者低于预期收益。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保本”本身是一个市场概念而非一个法律概念!也就是说,“保本”并不等同于“本金保障”! 有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虽然名为“保本”甚至含有“本金保障”,但实际上却可能违背了这一原则。
那么,我们如何来识别这些名不副实的“伪保本”呢?
首先,我们可以分析其合同条款是否明确了“本金”或“本息”的保障措施——如果条款中包含了诸如无条件的现金头寸转移安排、保险赔付安排、发行人回购安排等有利于投资者利益的特别约定,则可以认为是真正的“保本”产品。
了解该金融工具是否为“保本”工具的另一个方法是看该金融工具是否存在对冲机制。 如果存在对应的对冲交易,且能够保持期限匹配,则为“保本”工具;否则,为“非保本”工具。 对冲机制可以理解为金融工具的“安全垫”,通过对冲交易的损益相抵,将所涉及的风险合理分摊给双方,确保交易能得以顺利执行。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该金融工具的实际收益情况来判断其是否真正做到了保本。 这涉及到对“保本”的理解:对于金融工具来说,所谓的“保本”并非指该产品一定盈利(当然也不亏损),而是指无论盈亏,所获得的全部收益(或承担的全部费用)都能得到弥补。我们将通过计算该产品实际的投资收益情况并与预期收益率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是否真正做到了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