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基金下折?
假设某只基金的最低赎回价格是0.75元,最大净值是2.98元,首次下跌至0.75元时的份额是42610份(2.98除以3),那么再次下跌至0.75时对应的份额是多少呢?是否等于上次剩余的份额(42610份)呢? 是不是第一次下跌后的份额乘0.75就是第二次下跌后对应的份额了呢?
比如一只基金市值是10万元,如果第一次下跌了50%,那么净值就剩5万,此时如果还想要持有的话,扣除手续费后,就需要再投入5万元;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实行下折,每份基金重新定价为0.75元,那么需要投入的资金就是15万元(因为原来的10万本金已经亏掉了一半,剩下的5万元本金已不多了,还需要加上一定的费用等)。这样看起来就像把原来较高净值的10万元资产拆成了两块,一块是5万元的低净值资产,一块是5万元的高净值资产的累积收益。
需要明白的是分级基金下折的本质,是将B类份额净值降至1.000元附近,而将A类份额净值恢复至1.000元,这往往意味着下折将对B类份额和A类份额带来不同方向的影响。
下折日,B类份额净值一般大幅低于阈值(0.250或者0.200及其以下),我们用B折算前净值除以0.200(或0.250)就可以得到1个B类份额折算后获得多少个B类份额(B缩比),同理可用A类折算前净值除以1.000得到A折算后份额的缩比(A缩比),由于份额数取整的规定,会产生尾数计入基金财产的机制,但影响较小,因而计算时可暂时忽略。通常,B类份额的B缩比低于1,意味着B缩比后的B类份额低于B折算前的B类份额,但B类份额资产不变,因而B类份额的净值在下折后将被提高至1.000左右,同时,按照B类份额缩比相同的A类份额被保留,而初始杠杆固定,因而在B类净值恢复至1.000左右附近时,A类净值也会恢复至1.000左右。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下折往往出现在市场较大跌幅之后,分级基金B类杠杆份额整体溢价较高,因而B折算前净值可能大幅偏离母基金净值,而折算后B净值均被修复至1.000附近,因而对B类份额的净值型投资者而言,折算存在较大利好,B类份额的价值得以回归。
对A类份额而言,与B类份额不同的是,分级基金在出现下折时,整体往往是溢价的。同时,我们还面临一个更大的挑战:A类份额的约定应得资产与未折算前B类份额的规模有关,因而我们需要用一定的方法对未折算之前的B类份额资产进行估计。
一种方法是采用未折算之前的初始杠杆,由于初始杠杆在未折算前是恒定的,我们可用B类折算前份额乘以初始杠杆,进而获得未折算前A类份额的应得资产,在母基金净值已知(母基金净值可在折算前获得)的情况下,我们能够计算出A类份额的隐含净值,并得到折算变动。另外一种方法是采用实际杠杆。
对未折算之前实际杠杆进行跟踪,进而根据B类份额资产的变化,采用实际杠杆来推算折算前B类份额净值,从而获得A类份额的应得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