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配售股份好不好?
好与不好,要看情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不会选择主动公开增发股票,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采取公开增发的方式。 所以这里讨论的情况是针对特定条件的,即上市公司自身现金流紧张、融资需求迫切、而又符合某些条件时(通常为亏损、经营业绩大幅下降等),而采取的通过公开市场发行股票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对于这样的公司或情况,公开配售就不是很合适了——因为股价已经反映了基本面的状况,继续维持股价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同时由于是面向公众发行,投资者的购买热情可能并不高,最终可能达不到募集资金的目标数额;向公众公开发行股票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公司治理问题,成为潜在的隐患。 如果不是上述特殊情况下,采用非公开发行的形式向特定对象募资,相对更为合理。
然而,如果公司的上市地位不存在风险(如不涉及重大资产重组)且流动性不足的情形并不严重的话,采用非公开发行方式可能会面临是否合理定价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对企业的潜在影响。 2014年,为了推进金融创新和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中国推出了定向增发的制度安排,改变了过去向特定对象发出要约收购的模式,改为申请文件受理后二次确认,并且明确了认购对象的范围及数量限制,使得操作更加规范和简单化。虽然目前市场对于定向增发的政策工具意义解读更多一些,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当然,定向增发也有其局限之处:首先,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依然存在,加之财务报告的非经审计独立性难以保障,对拟投资对象的价值评估存在一定困难;其次,对于一些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而言,其盈利能力未必能够达到满足再融资的条件;最后,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为了防止融资过度集中于个别投资者手中,从而产生控制权转移的风险,必然会制定相应的配套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