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稀量资产?
稀量资产,这一名词是张天佐、王福胜在2007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当前我们所说的稀缺资源,一般是指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能够产生超额利益、不能任意再生的资源,它一般具有“质”的稀缺(如资源的特性、品质极为特殊)。但作为“量”的稀缺资源,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说法。结合我国的国情,为有所区别,我们将“量”具有稀缺性(相对短缺)的资源称为稀量资产。
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如草原退化、林木短缺、水土流失等现象突出)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加强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也不断加强。随着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土地复垦力度的不断加大,“非农”占用耕地得到有效控制,大量被破坏的土得到复垦,同时,大量的农村建设用地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被征用开发,耕地资源的数量会逐年增加(即耕地后备资源的“潜在性”会大幅降低)。因此,未来的耕地资源将日益成为“具有丰富储量的相对稀缺资源”。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脆弱,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将不断加强,如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因此,具有较高“潜在性”的生态用地也将会成为“具有丰富储量的相对稀缺资源”。因此,我们认为,耕地资源和生态用地是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稀量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