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证券怎么看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备一系列的资产,如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库存现金和各种应收账款等。这些资产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该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分析企业首先离不开对资产的分析。
在资产负债表所披露的各项资产中,流动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整个资产中占较大比重,其变现能力的强弱对于企业的清偿能力和经营能力都会产生很大影响。由于变现能力(俗称“现金含量”)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好坏的首要指标,所以,在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是重点关注对象。对这两个项目,主要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分析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甚至总资产的比重的合理性及其在各个会计期间的变化趋势。对工业企业而言,该比重过小一般是合理的,因为按生产过程的规律,货币资金会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各种存货以至产成品,形成企业盈利,如果该比重过大,特别是通过分析近三年来资产负债表的报表附注发现货币资金逐年稳步增长,就应该怀疑企业存在潜亏。不少国有企业往往在产品和产成品长期没有市场,大量存货成为“帐实两讫,不能变现”之物,难以弥补生产经营耗费的损失时,为了保留在工商管理部门的“壳”,采用不计或少计损失和不计所得税等办法进行“报表包装”,表面上保持盈利水平,使净资产(所有者权益)不会减少;另一方面,每年生产的无销路产品不再投入“产成品”(减少存货、流动资产、总资产)而作为库存商品等通过“其他应收款”挂在往来科目中,使货币资金相应地增加,而“其他应收款”的增多又通过“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从而减少了企业实际应计的所得。分析应收款项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主要看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比重以及应收款项中有无坏帐或坏帐损失严重的对象,有无潜在的损失;另外,应通过分析近三年来资产负债表的报表附注中预收款项的变化情况与销售收入的变化情况的对比关系来验证企业是否“报表包装”。例如,如果近三年出现企业预收款项增长幅度大的现象,而通过该企业每年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又找不到该企业“货币资金”增长的主要原因(即说明该企业每年没有大量的现款销售),而销售收入又基本持平或没有很大的增幅,就应怀疑该企业把应当计入销售收入的部分放在往来帐户中。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又一项重要内容,通常占绝大部分比重,应结合产品库存和销售状况分析其增减变化情况。如果存货发生较大降幅,要分析是否与利润表“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以及分配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存货”和“货币资金”、“产成品”大幅度增加相吻合,否则,应分析原因,特别是要分析报表附注中是否存在潜在的产品积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