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如何投资信贷资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样的风险。银行作为高风险行业同样也不例外,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实现银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成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实现该目标, 随着金融创新在银行业务中不断的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
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时,首先需选择和确定一批具有同质性的信贷资产,委托受托机构设立特殊目的载体(spv)。然后将资产“真实出售”给spv.在此基础上,以该信贷资产作为支持发行证券。投资者通过购买资产证券成为spv的受益人,享有信贷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spv通过服务机构(也可以是商业银行自己)对该资产进行管理,并以该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偿付投资者。
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对银行信贷资产实行证券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信用资产证券化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在过去的十年之中,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从1990年的2.5万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3.8万亿美元,增长了52%;而同期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仅仅增长了42%;可见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住房抵押贷款的增长速度。汽车贷款证券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1990年的5000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1.2万亿美元,增长了140%。企业应收款证券化由1990年的4500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8500亿美元,增长了近一倍。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由1990年的1800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6700亿美元,增长近3倍。证券化已经成为美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资产流动性的重要途径,对美国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