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解禁什么意思?
问题涉及两个概念,一个概念是“限售股”或者叫“限售流通股”(以下统称限售股),另一个概念是“解禁”。 1.什么是限售股呢?这是以前上市公司再融资下面的限制性条件所要求的。在以前公司再融资的时候对股东有锁定期的要求,比如2006年发布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创业板和中小板首发锁3年,增发锁1下面我们来说明一下这个“限售”是什么意思:
A、对于新发行的股份(IPO),需要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能转让;
B、对于非公开发行获得的股份(定向增发),自获得股份下面我们来说明一下这个“解禁”是什么意思:
C、首发和定向增发的部分,锁定期到了之后可以出售(减持),但出售要有限制,就是只能向特定对象(包括大股东和高管等)转让或在大宗交易市场上转让;D、原股东的股份经过多次赠与、继承、继承等方式获得的股份(原限售流通股),也要受到上述的A、B的限制,但解禁的时间为自取得股份后的第一个解禁期起至最后一个解禁日为止,每满一年即可解除10%的限制,也就是俗称的“逐步解禁制度"
所以,现在大家所说的解禁,其实就是指限售股的解禁了。
2.那么什么是解禁呢?既然上面说了“解禁”就是限制的解除,那就意味着解禁前对限售股有各种限制,而解禁后这些限制被解除了,因此才称为“解禁”。
1、限售股(俗称“大小非”)是指上市公司发行前股东持有的股份,在证券市场流通后这部分股份的叫法。 上市公司的原股东所拥有的公司第一次公开发行股票之前发行的全部股票,未流通的限制其转让的部分;由于这类股份不能或不宜上市流通,所以被形象地称为“非流通”股。 “小非”指持有期限低于规定的最低期限的非流通股份;而“大非”则是指超过规定年限限制的非流通股份。
2、减持指的是个人或者企业手中持有的股票进行交易的操作过程。 举个例子吧!例如某个人买了很多的股票,比如买了5万股,他要是想卖出部分的时候就会选择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输入他想卖的数量和价格,这个操作就是“减持”了,减的就是他的持仓量。
3、限售股可以流通了,就叫解禁了。当某个时间点过了以后,这些原本不能被交易的股票就能交易,这个过程就被称为解禁。对于投资者而言,就需要格外注意了,因为很多个股的暴涨往往就在一夜间发生。
所谓“解禁”,意思是说大股东或者内部员工持有的股票限售期马上就要或者已经到期了,到期后,他们如果觉得股价合适就可以立马出售兑现。如果解禁股数很大,比如像分众,占流通股本比例超过300%,往往对市场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在解禁前和解禁后都会持续下跌。
通常来说,发行一只新股,如果所有股份都立即上市流通,则会对二级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比如会增大股市的系统风险。因此,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抑制短线炒作和投机行为,新股发行时,都会对占总股本比例75%的部分进行暂不流通处理,该暂不流通部分也叫做“暂冻股份”。一般在新股发行1年后,暂冻股份将有25%左右的比例解冻,并在券商托管营业部主办经纪人的见证下,办理柜台上市交易手续;然后,在此后每年都有25%的暂冻股份解冻。这就是我们一般常说的“3、3、4”。而目前对发行前的发起人股份和高管、员工持有的股份,也实行一定的限售政策。
所以,通常限售股分为两种,
一是新老划断(指2006年6月19日)前 IPO 的股票产生的限售股;
二是新老划断后 IPO 和上市公司增发、配股、股权激励、股票股利、司法判决等产生的限售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