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分几大区域?
以前是6个区,现在叫“16个片区”更合适一些 2015年之前是黄浦、静安、长宁、徐汇、普陀、闸北6个主城区和松江、青浦、闵行、宝山、嘉定5个远郊区组成,共计11个区。
之后,政府以“整体规划、分区立项”的原则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分别立项,目前在建的有南苏州路风貌区(静安区)、梦清园(长宁区)、文庙街(黄浦区)、北京东路周边(包括北苏州路风貌区,原属西城区的宣武门至牛街地区,划入东城区后并入原西城区)等,还有多片保留项目。 目前,市区共有16个风貌区或风貌街区,分为7+9的结构,即7个成片保护区和9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7个成片保护区就是上述提到的已经立项的风貌区,而9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则是经过遴选的另外9个区域,包括卢湾区南部、静安寺周边等区域。 这16块区域的划分并没有明确区分传统与现代,而是根据历史文脉、地理形态等进行划分。
比如,作为老城厢地区的南京西路和南京东路显然被划到了新静安,而位于苏州河畔的华山路—镇宁路—万航渡路一带则被归入了长宁区;同样因为苏州河的流向,原先属于闸北区的光复路—宝山路—横浜路一带被划归虹口区。 而这种划分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道路网的改变——原来一路畅通的老城中心区交通因为一条条新的边界而被打乱了,从市区前往各地区的路线需要做一定的调整后才行。对此,不少老上海人表示很不适应。
在中心城区以外,按照全市总体规划,还将构建“一轴二带多走廊”的市域空间结构。 “一轴”就是南北向的城市发展轴,由延安中路—镇宁路—华山路—万航渡路—凤阳路—西牌楼路—凤阳北路所构成。 “两带”是指东西向的漕河泾发展带和黄浦江开发带。 “多走廊”指沿铁路、沪杭公路等城市重要基础设施所形成的廊道。这些新的规划要素将会对全市乃至周边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