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坏账率指标是多少?
一般企业无法准确核算应收账款,尤其是往来单位的数量、规模等信息,因此难以准确计算坏账准备的金额;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关于坏账准备的会计数据,这些数据和实际金额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往往较大) 所以在讨论问题时只能以相对数值来表示。
一般来说,我们衡量公司的坏账准备金是否充足时,主要看以下两个指标——
1. 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次数 在我们的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的,而在利润表中体现出来的销售额却是不断的变化,为了进行比较,我们需要将存货的销售收入调整为销售净额,用到的公式就是: 销售净额=销售总额-销项税额 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可以与我们营业收入进行同步计算的存货价值。
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我们上面分析了,影响我们计提坏账准备的因素除了客户信用外,还有我们的赊销政策(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和收账政策(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公式来表达: 其中,收账政策又与我们的销售方式和营销策略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我们提高应收账款余额是为了满足销售增长的需要,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销售收入,但是这种方式一旦超越了合理的限度,后果就是我们不得不通过增加坏账准备的计提来降低损失的风险。
对于企业而言,最佳的状态莫过于既不超额持有应收账款,同时也没有足够多的坏账准备金覆盖可能的损失。但现实中往往是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过高,并且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过低,从而造成了资产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