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利得具体指什么?
“利得”这个词可能不太常见,但实际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收益”、“利润”等词指的都是利得。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中规定,上市公司不仅需要披露净利润,同时还需要披露“经营利润”“其他利润”和“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为“归母净利润”)。那么这些概念分别都是什么意思呢? 经营利润指的是公司从事正常营业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后的余额;
其他利润是指除上述两大类以外的各项利得,包括投资转让净收益、出售固定资产收益、无形资产处置收益等等;
归母净利润等于经营利润加上其他利润之后扣除所得税费用,属于股东的收益。 为什么企业会计准则对净利润的计算如此细致?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企业对投资者的财务报告是否具有可靠性。如果一个公司隐瞒了某些项目故意增加了利润,这种行为就是在欺骗投资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为保证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就必须对这些项目的金额进行准确的核算,确保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能得到对应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的利得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1. 营业收入: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方式所获得的收入。这是企业最主要的利得来源。
2. 投资收入:企业将其资金投资于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所获得的股息、利息收入等。
3. 合并差额:企业在与其它企业合并过程中,合并成本与所併企业的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可能是正面的(合并差额)或负面的(商誉减值)。
4. 分配收入:企业作为投资人或合伙人的投资所得,或其他可分配收入的所得。
5. 资产处置收益: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所获得的收益,扣除相关税费和损失的准备金。
6. 外汇折算差额:企业由于中外币交易而产生的汇兑差额。
7. 其他利得:企业从非经常性活动中所产生的收益,如债务重组收益、违约金收入等。
企业的利得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与企业的所得税支付和其他财务安排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