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上折后怎么办?
如果你买的基金在连续下跌,并且你已经没有多少钱加仓了,这时候你收到基金的折价通知,你可以选择补仓或者不补仓。 一般出现大幅度下跌的时候,我是不建议再入场购买的,因为我不知道跌势会到哪种程度。如果这个时候你选择了进场,那么你很有可能买到一个阶段性底的附近,也就是离真正的底还很远,你需要承受长期的痛苦。但是这种情况在牛市结束的时候经常发生,很多人受不了亏损,选择在高位清仓,然后看着自己的资金在低位徘徊。其实你可以选择继续持有不动,等到新的牛市到来,所有的损失都将成为你的超额收益。 当然啦,也有可能跌跌不休,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那你只能割肉止损。
不过如果是折价的话,那就表示这个基金的净值已经低于面值(1元)了,那么再往下的空间就不大了(不是说一定不大,而是说概率很小)。同时,基金公司也会因为连续下跌而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一般情况下,在收到折价通知后,基金公司都会采取各种方式止血,包括自掏腰包买入等等。出现折价后继续下跌的情况并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大概率事件。作为散户,我们的信息渠道和能力都不是很充分,我们只能根据一些基本的技术分析和常识来做决策。
所以在出现折价的情况下,建议你不要再盲目砍仓位了,持股观望或许是最好的策略。 但是如果你是持有的货币基金,那情况就另当别论了。因为货基主要投资的工具是债券,而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债券大幅下跌的同时还有可能溢价的消息也是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格外小心,警惕债券违约的风险。如果你选择的基金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不强,或者是刚成立不久的小基金公司,那你最好还是赎回离场为好。
出现向上折算主要有两个原因:“净值太高导致赎回困难”:按照相关法规,场内的LOF基金单日的申购赎回规模不能超过基金总份额10%,净值太高导致该比例限制过于严格。 “高净值打击新进入者积极性”:净值太高,价格升至较高位置,对于新进入者来说,意味着成本升高,如果想要获取套利收益,空间就被压缩了。因此,为了保护份额持有人的利益,维持基金持续高效的运作,同时体现社会公平的理念,当基金份额净值达到一定程度时,便进行向上折算。
折算前后基金投资组合仓位、基金净值不发生变化,但基金净值会降低到比较合适的范围,同时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会同比例增加。如某基金的折算日前收盘净值为3元,收盘价位2.900元, 折算比例为3,则折算后:基金净值为1元,收盘价位为0.9667元;投资者原先持有1万份以2.900元价格买入的产品,则折算后持有份额变为3万份(增加2万份),折算后可按0.9667元左右卖出。因此折算后产品投资组合仓位、净值不变,投资者持仓市值也不变(不考虑折溢价波动)。
净值高于向下折算阀值的基金,其二级市场价格一般会较净值大幅折价,而净值低于向下折算阀值,其二级市场价格一般较净值大幅溢价,因此,场内净值较低的B份额在达到向上折算阀值时,一般会出现大幅超过净值的溢价,当基金净值出现大幅上扬达到向上折算阀值时,对于溢价持仓的投资者来说,向上折算基本可视为一个利好消息。
折算后场内基金价格将回落到和净值相同水平左右,同时B类份额配赠场内母基金,因此,对于套利者来说,存在不错的套利机会。投资者可在折算前持有高溢价的B类份额,折算后在二级市场上卖出B类份额和场内母基金,来获取一次性套利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