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基金会一直跌吗?
先说我的结论,我认为国内公募基金的未来前景还是很好的, 至少比国外好很多,当然也存在着结构性问题需要调整,但是影响并不致命; 至于私募基金,则分化严重,一部分可能会死掉,另一部分则会活得很好。
再来说说理由。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全球主要国家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数据来自WFE) 从图中可以看出,几个国家的公募基金市场规模跟成立时间成一定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成立的时间越久,规模越大。其中美国作为全球金融的最重要枢纽,其规模和数量都是最多的。
我们再来看一个重要指标——平均资产净值/市值收益率(年化),这个指标反应了基金是否真的为投资者实现了资产增值。由于股票型基金的仓位要求是95%,因此这里我们将剔除货币基金的数据,只查看股票基金的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到,几类基金中,美国的表现是最好的,其次是英国、日本和中国香港。而中国的表现确实是最差的。 但如果看一个较长期的统计数据,情况就变得有趣起来。还是看看WFE的数据吧。 从图中的数据可以发现,从1999年开始,美国的股债利差就开始逐步收窄,到2008年,该值已经降到历史最低点。换句话说,在这期间,美国的公募基金其实并没有实现有效的超额收益。那么,这些资金究竟去哪里了呢?很可能部分资金流入了私募市场,因为美国私募市场的火爆是从2007年底开始起来的。
再来看中国,2007年之前,中国的股市和债券市场都受到政策的影响,整体回报率很低,同时期美国回报率高达8%以上。但自从2007年至2009年中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中国A股的涨幅竟然超过了很多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市场,成为这几年全球表现最好的股票市场之一。与此同时,我国的公募基金也实现了迅速发展,规模迅速翻倍。这难道不是因为政策力推的结果么?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还要推动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呢?实际上,无论是政府还是投资者本身,都非常重视公募基金的作用。之所以还存在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改革解决的。而且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型的成长中的市场而言,这些问题的确不算致命。
至于私募基金,则是另外一码事了。由于私募基金属于私人融资,其监管一直是个难题,所以很容易出现道德风险问题。而且现在私募机构普遍规模较小,管理团队一般也不够专业,投资理念也比较落后。再加上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无法准确了解基金经理的真实水平如何。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私募基金的风险溢价高于公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