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金选证能力?
这个概念,是证券公司为了把自己推出来的“股票策略”服务跟第三方机构比较,而故意造出一个概念来。 从客户角度来看,他只需要知道买哪个基金赚钱就行了(选择主动管理业绩好的基金);至于怎么做到的,那不重要。 当然对于专业人士来说,的确有必要深入下去,否则无法形成对投资理念的深刻认知。这就好像你吃一个包子觉得好吃,但不知道它是用什么做的一样,其实是有差别的。
如果从更专业的角度,评价一个基金经理是否优秀的核心指标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这里每一个方面都很重要,并且都需要长时间积累和磨练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但基金公司给客户介绍自己管理的基金时,一般只会说今年收益率多少,规模增长了多少。 至于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能不能取得这些收益、是否有通过其它方式获取了超额收益等等,这些都不重要。
事实上,根据我们多年来的观察来看,绝大多数的管理人都是跑不赢沪深300指数的(2014年之前是跑赢的,但这些年基本上都跑不赢了),他们只是在被动跟踪指数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优化而已。真正能长期跑赢市场的投资人是很稀少的,这些人往往都是通过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方式实现超越指数基金的收益。
选择时机能力是指投资者在选择证券投资基金时期能够对市场预期进行准确判断的能力。投资者可以通过考察基金持有证券的价格与基准指数价格走势的对比情况,以此判断出基金经理选择时机的正确性。证券投资基金的择时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主动择时,二是被动择时。主动择时是对投资组合的市场投资中性头寸进行积极调整,其调整不受外部投资组合头寸变化的影响并且是积极的。被动择时是指在不放弃市场中性策略的情况下,投资组合管理人为了调整投资组合的贝塔值或者跟踪误差,而被迫进行的市场头寸投资行为,此投资行为并非出于对市场未来变动的趋势和走势的预期。
证券投资基金择时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信息比率、相关系数、R方、夏普指数、特雷诺指数、詹森指数等。信息比率、特雷诺指数和詹森指数是基于收益类指标,而相关系数、R方、夏普指数等指标是基于风险类指标。信息比率是检验投资组合的基本方法,它的分子部分是投资组合的超额收益,分母部分是跟踪误差,因而信息比率反映了投资组合单位跟踪误差所对应的超额收益率,从而反映了选股和择时能力对投资组合组合贡献的大小以及基金管理者实现超额收益的效率。相关系数是一种统计测量衡量方法,它是回归分析模型中重要的统计指标,其取值在-1和1之间,若取值为1,则证明两个变量之间有完全正相关关系;若取值为-1,则证明两个变量之间有完全负相关关系;若取值为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无线型相关关系。通常情况下,如果选择的基准指数是恰当的,则相关系数取值就较为接近1,而模型拟合的优劣程度由相关系数的平方所决定。一般情况下,R方的取值约为0.8-0.9。夏普指数、特雷诺指数和詹森指数都是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