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还有蓝印户口么?
作为在沪上高中毕业,高考进入复旦大学的06届老学长,对这个问题还是有点感触的。 先给出答案,2014年1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其中明确提及“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这意味着上海作为超大城市的户籍准入政策开始向“积分制”过渡。 “积分制”与以往的政策最大不同在于引入了“居住证”的概念并赋予其相应的积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者,只要满足条件,便可获取上海户口。 而此前上海执行的却是十分敏感的“人口管控”,即所谓的“居转户”和“人才引进”政策。二者一个要求居住满7年且缴纳社保满7年,另一个要求属于紧缺人才,均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性和被社会病诟的现象。
以“居转户”为例,该政策的条件为: (一)在本市办理居住证满10年; (二)持证期间依法缴纳城镇社会保险金满10年; (三)居住证凭证、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复印件; (四)申请配偶随迁或子女投靠的须提供结婚证、户口本等原件和复印件。
以上条件的设定意味着只要在上海有合法稳定的职业以及住所并待满一定年限就能转上海户口。但问题就在于这些条件的设定似乎过于宽松而毫无标准可言,因此导致了政策的可执行性不强,并出现了大量“关系户”。
对于外来人口的歧视还存在于房价中,据相关统计,2014年北京的人口净流入量约为8.6万人。与之相比,作为超大型城市的上海2014年的人口净迁入量却仅为2.9万,比北京少了近一半。如此低的数量意味着上海的外来人口政策得到了有效的实行。然而,较低的入户门槛以及较高的房价使得上海成为“北上广”中对外来人口最不友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