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国有企业有哪些?
区属国企共有37户,其中直属单位8户(资产经营公司、地产公司、旅发公司、建工集团、农发集团、水务投资集团、商贸物流集团、财信企业集团),镇(街道)所属企业26户,其他部门(单位)所属企业3户。 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19年底,国有资本总额559亿元,所有者权益406亿元,资产负债率73%。在114家市级地方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综合评价中位列第95名,较上年下降10个位次。利润总额和经营性收入同比分别减少27.8%和33.5%;实现税后利润-7.9亿元,同比下降648%。
业务构成方面,以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为主,涵盖房地产、酒店旅游、现代农业、城市公共服务等领域。
融资渠道方面,以银行授信和债券发行为主,通过股权质押、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得贷款支持。
目前,区属国企已逐步进入市场化发展的轨道,但整体实力不强,竞争意识不够,改革创新不快,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薄弱,主营业务不精,多元化经营成效不明显;资产负债率高,资金压力较大,融资成本高;企业管理机制不活,效率较低,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仍较突出。
涪陵目前有涪陵电力、江东船厂、江东化医、江东化肥、三峡水利等国有企业。
涪陵电力
中国水利电力物资集团公司涪陵物资供应公司是其前身,1998年改制为涪陵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固定资产4.3亿元,流动资产7000万元,是电力销售、城市配网建设运营管理的跨县区、市、省的大型独立法人企业。
目前,由涪陵电力公司代理趸售的区域已由当初的4个区县和8个局扩建到川、南、黔等18个区县和45个局的379个乡镇,电力趸售规模达10.6亿度。销售市场已延伸到37个省(区、市)的138个地(市)的260多个县区。1993年——2003年十年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65亿元、利润9000多万元,上缴国家税金5800万元。
江东船厂
始建于1958年,2002年经改制后更名为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涪陵港埠有限公司,港口等级为四级,设计年吞吐能力为150万吨。200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96.9万吨,集装箱2.29万TEU,旅客吞吐量8.39万人次。港口主要从事客货装卸、仓储、中转、修造船业务,设有货物作业区、客运作业区和油品作业区。货物作业区分别设有磷矿石、煤炭、粮食、集装箱、非危险散杂货和件杂货专用泊位,具备对集装箱和件杂货实行库场一体化服务的能力,是全市第四大集装箱集并站;客运作业区设有1个滚装客船泊位3个客货泊位,为涪陵市客运中心,每天有60余班次往来于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与80多个港口通航;油品作业区设有2个铁路、公路到港口的石油化工品中转泊位,年吞吐量达22万吨。在船舶制造业上,船厂分别从事客货船的设计、技术和船体的承建,具有建造长江B级航区内航行的1500吨级及以下散货船和1200客位级及以下的普通客船的能力。
江东化医
是原南涪磷肥总厂、江东化工厂和涪陵医药总厂3户企业合并组建的国有独资企业。
涪陵医药总厂位于涪陵市区,是集医药原料、制剂生产和商贸经营为一体的国有中一型医药企业,其主要品种磺胺系列产品被列入“星火计划”重点产带建设项目。江东化工厂位于涪陵江东工业园区,主导产品为甲胺磷、磷胺和农药制剂。
南涪磷肥总厂位于涪陵青羊镇,现有固定资产1.6亿元,有磷肥和硫酸生产装置各1套,综合生产能力为年产磷肥20万吨(其中磷酸一铵4万吨)、硫酸60万吨,是重庆市规模最大和全国主要的硫酸生产基地。2004年该厂完成工业总产值2.7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61亿元,实现利润1753万元。
江东化肥厂
拥有磷酸、磷铵和复合肥生产线三条。年产磷酸5万吨、磷酸一铵4万吨、复合肥3万吨。经过10多年的市场拓展和品牌打造,该厂生产的“三三七”牌磷酸铵产品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产品,在中国西部乃至东南亚地区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极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峡水利
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的长江、乌江流域中段重庆市,是全国首家独立在沪上市的配电网和跨流域独立发、供电企业。公司资产总额12.73亿元,公司辖有2个电厂和2个配电网,现有220kV、110kV、35kV和10kV线路及城市10kV配电网。企业供电区域3.4万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100万人。控制装机容量51.6万千瓦,年发电量14.8亿千瓦时,年供电量30.13亿千瓦时,企业连续多年在全国56个配电网企业中经济效益考核指标名列第一。2002年末,三峡水利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9亿元,完成利润总额6287.1万元,实现净利润5050万元;2003年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6亿元,完成利润总额6553万元,实现净利润5115万元。由于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发供电的生产经营管理,该行业属电力工业的上游产业,属国家鼓励发展的基础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