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一流企业?
“一流企业”这个话题很大,我的回答尽量精简。 首先,企业是不是“一流”取决于行业和阶段,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比如,目前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基本都是“一流”企业(至少市值都是这么体现的);再比如小米刚上市的时候,按照营收和利润衡量,也可以说是“一流”企业了——毕竟当时才刚刚起步,营收、利润不多但是增长很快。但是在制造业可能就不是这样,某制造业企业的财务指标很漂亮,但是如果放到行业中去看,可能就被虐得飞起。所以,第一是要明确你的企业是一流还是二流,或者三流,这是判断的前提条件。
其次,如果目标是成为“一流”企业,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有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并具有强大的执行力?
2.有没有清晰的市场定位?
3.有没有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
4.有没有足够的资金、人才等资源支撑?
5.有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
6.有没有一套高效可行的运营体系? 如果能够逐步做到这些,一家企业基本就可以算是“一流”的了。 当然,这里说的只是一般情况,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因为影响一家企业成败的因素有很多。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得到了各部门、各地区和中央企业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各方面工作已经有序展开。国资委作为政府特设机构,我们主要的职责就是履行出资人的职责,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我们理解,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立足体现国家实力,代表国家水平,展示国家形象,肩负国家使命这个总要求,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做到“三个领军”、“三个领先”和“三个典范”。
所谓“三个领军”就是要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要在全球产业链上具有引领能力的领军企业,还要具有全球行业研究所,这都是我们讲的领军企业。 “三个领先”就是,要在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我们的人效以及经营效率等方面在业内领先,还要在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以及基础研究的水平,在该领域也要领先,在绿色发展的指标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这方面也要领先。我们理解的“三个典范”就是努力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