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有多少家煤炭企业?
青海目前拥有煤矿数量140多处,其中生产矿30处(省属3处,州属27处),在建矿6处,准备矿5处;产能合计3800多万吨/年。 除国有大型煤矿外,还有众多的民营和乡镇煤矿,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低、安全投入不足,大部分处于停产状态。
以格尔木为例,全市登记注册的煤矿12户,其中生产矿山8个,建成生产能力903万吨/年,在建项目4个,待建项目3个。
随着国家去产能政策的实施,从2016年开始,关停了省内部分落后产能小煤矿,到2017年底共有8处煤矿关闭退出,涉及产能251万吨/年。 近年来,省上先后投资近8亿元对全省98处煤矿的水、火、瓦斯、地质隐患等开展排查治理。并投资3.3亿元,按照一级标准建设完成了西宁市陶丰煤矿、大通县新山煤业有限公司等9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实时数据传输和视频监控。
同时,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应急平台,与消防、地震等部门信息共享,实现联防联控。 今年初,省政府与国家能源局签订了关于推进青海省能源战略转型的协议,明确依托青海新能源资源优势,建设特高压输电通道,把青海省丰富的水能和风电资源输送出去,开发新型能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车军平介绍,过去5年,青海省能源发展坚持“清洁化为主导、多元化开发、产业化利用、节约化消费”的发展思路,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能源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个符合省情的新型能源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开发装备技术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实现了大幅提升。
煤炭资源方面,青海省查明资源储量203.84亿吨,可开发利用的92.62亿吨,现有各类煤矿企业55家。建成木里矿区年生产能力2220万吨大型现代化煤矿群,格尔木察尔汗矿区75万吨氯碱用原料煤生产系统、西宁火电用洗选配煤系统和30万吨年生产能力木里矿区格尔木市煤炭储配交易市场。
石油资源方面,全省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13亿吨,剩余石油可采储量3360万吨;累计石油产量1472万吨,2014年生产原油125.26万吨;累计石油产品加工量565.25万吨,2014年加工石油24.22万吨、生产汽油9.18万吨、柴油6.19万吨。
天然气资源方面,海西州茫崖石棉矿产天然气,天然气资源量3711.81亿方,已累计形成探明可采储量77.29亿方,年产天然气0.28亿方。
水能资源方面,青海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2314万千瓦,可开发量1871万千瓦。截至2014年底,青海水电装机容量903万千瓦,年发电量392亿千瓦时,预计“十三五”末将达到1700万千瓦。黄河上游形成了装机容量依次递增的六个梯级电站群,总装机容量达到1185万千瓦,“十二五”新开工的拉西瓦水电站、公伯峡水电站、李家峡水电站、羊曲水电站、玛尔挡水电站、同德水电站等共计13座重点水电站,“十三五”将开工建设羊曲、玛尔挡等水电站。龙羊峡梯级电站“电能高效转化”系统工程和黄河龙头梯级电站龙羊峡水光互补示范工程等项目投入运营,拉西瓦扩机2×40万千瓦、龙羊峡扩机2×50万千瓦两个水电项目稳步推进,装机120万千瓦的玛尔挡、羊曲水电站和100万千瓦的同德水电站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风能资源方面,青海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青海湖南北两岸和海西州的格尔木、德令哈、都兰等地区。初步探明,全省风能可开发量2210万千瓦,建成并网风电装机容量276万千瓦,2014年发电量29.67亿千瓦时,预计“十三五”末将达到600万千瓦。在海南、海西州规划建设1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1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国家首个高海拔、寒温带80万千瓦并网光伏发电示范基地在格尔木建成,50兆瓦太阳能槽式光热发电示范工程启动建设,已建成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光伏基地。在海南、海西州规划建设两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基地,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达到1000万千瓦,2030年达到280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