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什么基金最火?

阿妮俊阿妮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8年即将过去,这一年对公募基金来说是跌宕起伏、极不平凡的一年。 年初,市场一度狂飙,各大指数屡创历史新高; 随后,市场大幅下挫,创业板指更是从高点下跌超过40%;

在大家绝望之际,四季度市场触底反弹,三大股指累计涨幅均超20%。 在这跌宕起伏的行情当中,各类基金的表现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指数型基金表现最好,主动管理型基金表现最差。

具体来看,沪深300指数上涨24.95%,上证50指数上涨17.18%,中证500指数上涨19.84%。 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净值增长率中位数为-6.79%,普通股票型基金净值增长率中位数为-7.03%。 在所有分类里面,表现最好的是指数增强型基金,其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9.12%。 指数增强型基金通过量化的方式选取成分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一定的收益,在震荡市和熊市中表现相对较好,在牛市中表现则不如主动管理型的基金。

表现最差的则是股票指数基金,其平均净值增长率仅有7.59%。 股票指数基金采用完全被动的策略,在市场下跌时很难做出应对,在选股上也容易面临“踩错点”的情况,由此造成业绩不佳。 那么,在2019年的市场行情里,哪些类型的基金有望脱颖而出呢? 我们认为,在稳增长、宽货币的宏观环境下,低估值板块可能有所表现,大盘风格占优。指数型基金和被动管理型的基金有可能获得不错的回报。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几年监管层不断推动的去通道、去散户化过程中,市场上传统的指数型基金已经越来越少。 目前,国内的公募基金按照管理人的不同,可以分为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和信托公司基金管理两大类。其中,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又被称为“阳光私募”,具有“私”的特点(产品封闭期一般为一年),与投资者私下协商确定投资计划并执行。这类基金大多以选股为主,擅长挖掘“冷门”个股,因此能在市场上获取绝对收益。

籍家馨籍家馨优质答主

指数基金在资本市场已火了一段时间,且火势未见衰减。今年一季度,指数基金规模增长1675亿元,增幅达到45.9%;同期,偏股型基金规模增长689亿元,增幅仅为15.23%。

指数基金的走红,有牛市造就“基”“市双牛”市场环境驱动的因素,也是指数基金自身魅力和政策利好共振的结果。

指数基金魅力显现

“2009年至2015年牛市期间,指数基金跑赢80.75%的主动型权益基金;2010年至2015年震荡市期间,指数基金跑赢70.27%的主动型权益基金;在2010年和2013年两段跌市期间,指数基金跑赢90%的主动型基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秘书长陈春艳在日前召开的指数与指数化投资论坛上的这一表述,道出了指数基金在各类型市场环境中优于绝大多数主动型权益基金的业绩表现。

事实上,在海外基金发达国家,指数型基金已经成为了ETF、养老基金以及FOF等主流投资工具的底层配置标的,是资产管理生态中重要的参与者,甚至承担了市场的定价与稳定器作用。截至2018年末,全球ETF市场规模达到5.14万亿美元;在美国,以指数基金为代表的被动投资产品数量已超越主动管理型产品。

除了更易获取“超额收益”,低成本同样是指数基金的魅力之一。据了解,指数型基金的费率一般为主动型基金的40%-60%甚至更少,多数场外指数基金的管理费在0.5%左右和0.1%左右。

“相比于主动产品,被动跟踪指数工具能够大幅降低投资者的费用支出和缴税成本,是当前养老基金和FOF工具的最佳选择。近年来,随着国内养老金制度改革和FOF业务的不断推进,指数基金的配置价值将得到进一步凸显。”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副总监、基金经理柳军说。

政策支持指数型产品发展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建设现代投资银行”“提升中介机构能力”等方向上加大支持、扶持力度。

事实上,从2018年底开始,指数化投资就迎来政策上的重大助力。2018年12月,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明确了现阶段养老目标基金主要采取FOF形式。2019年,沪深交易所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ETF交易相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ETF申赎业务的市场制度体系,为ETF等指数型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柳军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ETF将在定价、稳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价值发现者”和“市场稳定器”。

指数创新空间大

虽然指数基金增长迅速,但其规模依然小于主动权益基金。“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指数产品管理规模5906亿元,其中指数基金178只,规模3524亿元;ETF及联接基金231只,规模2382亿元,指数产品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规模占比分别为67.85%和17.15%,指数化的投资工具市场前景仍然十分广阔。”上交所基金产品创新部总监助理陈志平说。

据了解,在投资标的和策略方面,指数基金仍有大把创新空间。例如,从美国等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风格指数、主题指数、风险平价指数、因子指数、反向指数、杠杆指数和做空指数等创新指数产品都是未来指数投资可探索的方向;从指数产品类型上,目前我国市场上还没有公募发行的ETF联接基金和ETF的衍生品;从投资品种分布上,商品指数、利率指数、商品指数基金、利率指数基金等也存在较大的创新发展空间;从跨境指数投资方面,未来还可推出MSCI中国指数、覆盖A股市场和中国香港股市的中国指数等宽基指数和债券指数以及各类跨境指数的ETF等。

陈春艳认为,国内指数投资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很大。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养老金制度的顺利落地,指数投资将会从估值、业绩、流动性等多个方面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形成共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