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文摘美国破产了么?
《读者》和《读者·文摘》,其实是个“一家人”。 《读者》创刊于1981年,而《读者·文摘》(以下简称DWR)则是1945年发行的杂志,由瓦尔德·哈钦森创办。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黄金时代”,DWR的销量高达50万册/期。
后来因为编辑政策的改变,以及期刊市场竞争的加剧,DWR的发行量不断下滑——到2007年时,每期只有不到36.5万的销量。为了扭转颓势,DWR开始寻求变革,并在第二年进行了大改版。新版的DWR增加了不少具有创意性、挑战性的文章,同时每期还精选了一篇英文稿件附刊于末页。这个版本一直延续到现在。 从1945年到2015年,DWR已经发行了一亿零三百万份。单从数字上来看,这确实是值得骄傲的业绩,但问题在于,它并没有带来足够多的利润。据《华尔街之狼》记载,在1990年时,DWR的发行量就达到了历史顶峰,同期其广告收入也创下纪录,达到每年四千万美元。但随后互联网浪潮来袭,大量的用户转移到线上,DWR的收入随之开始下降。到2006年时,它的销售收入只有两千万美元,与巅峰时期相比足足下降了半亿。 随着收入的下降,DWR的资金链逐渐紧绷起来。最终,它在2012年申请破产,总负债达五千万美元。
虽然DWR当时已经处于亏损状态,但它的母公司、加拿大籍华裔企业家鲁锦仍然选择继续投资,帮助《读者》完成收购《读者·文摘》的全部手续并入驻其位于芝加哥的世界大厦办公。鲁锦希望通过《读者·文摘》所拥有的高质量内容资源,来提升《读者》的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