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辉属于闽系企业吗?
谢邀 首先,明确一点,旭辉不是闽系房企 在知乎上查“闽系房企”四个字,出来的答案全是关于旭辉的 (百度上也是) 这让本没有历史的旭辉硬生生背上了历史锅 一时间,被各种黑。 而真正的闽系代表——正荣、融信甚至是禹州都被搜不见了! 为什么要黑旭辉呢? 因为16年那会,旭辉在土地市场上狂抢地皮,当时福州土拍基本被旭辉包圆了。 导致后来土地出让时,政府都故意避开旭辉,最后只好以较低的价格把土地卖给其他开发商。
于是乎网上就出现了很多骂旭辉吃相难看的文章 当然,现在再回看这些文章,完全是站在政府的立场上,为当时贱卖土地找理由开脱而已。 事实上,当时的房地产市场正在面临去库存,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关问题》,其中明确规定,房地产去库存,地方政府不得以限制房价为由停止供地和核发预售许可证。 所以,其实当时的市场是供给大于需求的,而大部分开发商手里也囤了很多地没开发。
这时候,旭辉作为后起之秀,看准时机疯狂拿地,自然是惹了众怒。 (别问我为什么后起之秀非要挑拨前头几个巨无霸开发商?问就是我也不知道……) 然而,等市场转暖之后,旭辉却成了第一个躺赢的幸运儿。 首先,别的房企都是负债搞开发,而旭辉是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没欠银行一个子;其次,别人拿地的成本都比旭辉高,最终交付的物业品质自然比不过旭辉;再者,别的地产商都是花几百亿抢几块地,而旭辉只花了几十亿就完成了别人上百亿的任务量,最后还都按时交付了。
你说这样好的机会,不狠狠抓住,那才是奇怪呢。 这几年,看到身边朋友都买了房,从当初嘲笑旭辉的人,最终都成了旭辉的准业主,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1996年,林中与林氏兄弟在福建漳州创办旭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过20多年发展,今天旭辉已经成长为中国排名前30的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2018年,旭辉合约销售突破千亿,成为新晋千亿房企。
从2009年开始,旭辉开始走出福建,在长三角、环渤海、华中、华西、珠三角等地区进行全国化布局。如今,旭辉进入全国40多个核心一二线城市,累计开发500个以上高品质服务,服务40多万业主。
作为一家全国化布局的大型房企,旭辉的“总部在哪里”是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与一些房企多点设总部的模式不同,为方便统一管理,旭辉所有核心职能部门都在上海。尽管如此,考虑到福建是旭辉的诞生地,因此福建地区的一些相关部门,仍保留在厦门。
总部、业务分布虽已“移师”全国,但企业出身对一个企业的气质、基因会产生长远和深入的影响。因此,尽管是全国化房企,但旭辉仍具有鲜明的闽系企业特色。
比如,敢说敢做、敢于尝试的精神。做决策时,闽系房企更少顾虑,一旦确定方向,就快速执行,不会因为有1%的失败可能性而犹豫100%的收益。旭辉便是如此。从2009年开始走出福建,旭辉每次进入一个新市场几乎都是“孤身作战”。
以郑州市场为例,目前的郑州市场上,排名靠前的房企包括万科、恒大、碧桂园、绿地等“头部”房企,此外也吸引了新城、旭辉等发展较好的房企进驻。
2009年,这些房企几乎没有一家进驻郑州,整个郑州处于“真空”状态,此时的郑州楼市均价不足5000元,在很多房企的“全国棋盘”上还很不起眼。但看好郑州作为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的发展前景,旭辉在2009年年底进入郑州。当时郑州的项目,也成了旭辉走出福建的第一个省外项目。如今,经过10年深耕,旭辉连续四年保持了郑州主城区市场的销量第一。
比如,重视管理、尊重人才的经营理念。和长三角企业重视资源不同,闽系企业重视的是管理本身。因为闽系企业发轫于福建,福建人漂泊“天下”,因此闽系企业天生“向外看”,希望借助团队力量发展壮大,对管理与团队非常重视。
这些理念,也深刻“镌刻”在了全国化扩张中的旭辉。在业内,旭辉最让人认可的竞争力,就是管理。从总部到“前线”,从“一把手”林氏三兄弟到部门主管,旭辉人普遍有较强的管理意识,也常常在各种场合交流管理心得。
在人才方面,早在10年前旭辉在厦门时,管理层就明确提出,“我们从进入郑州时,就不仅仅把郑州当成一个业务区域,而是作为一个可以长期发展的基地”。在人力和组织管理上,旭辉不仅在郑州投入了巨大精力,同时更着力在郑州“培养人才”。因此,郑州市场在经过10年“深耕”之后,不仅是旭辉在全国最重要的核心市场之一,更成了旭辉人才的基地。像武汉旭辉的管理层,就是从郑州“转战”过去。
事实上,和很多全国化房企“业务进入当地,总部在外地”不同,不少从2010年以后进入郑州主流市场,包括旭辉在内的企业,都很重视“在地化”。如旭辉,在郑州设立了大本营一般的“河南区域集团”。
目前,河南区域集团已成为旭辉在大本营外规模最大、成长性最好的区域化公司,今年上半年就取得了64%的增长幅度。河南区域集团也成为旭辉培养人才的“种子库”,很多来自河南区域集团的人才被公司抽调前往发展相对缓慢的其他区域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