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如何走国际化?

翁咏梅翁咏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太大了,我尝试着说说看。 先扯一个远点的蛋:当年明成祖朱棣打算迁都洛阳,派太子去勘查路况。太子带了大臣王景弘和姚广孝一起去,这一路景色宜人,民风淳朴,太子很是高兴。但是走了不久就遇到了一个小问题:当地没有旅馆,于是太子的随从就在路上挖了一个大坑,把太子放在里面,然后四散埋伏好,等晚上再回来把太子放出来。

太子当然不知道这一幕,天亮之后兴致勃勃地出去欣赏景色,却发现一群人埋着头在找什么。太子觉得很奇怪,就走过去问他们是不是在找自己。这群人听到声音抬头一看,果然是太子,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太子笑着对他们说,别害怕,我不是来寻你们晦气的。接着又问他们在找什么。其中一个胆子比较大一点的人回答说,我们是在找大王。太子问,找大王干什么?那人说,昨天你走以后,大王说你想看看我们这里是什么样,让我们把你画下来! 太子一听乐了,说我就是要你们画一下啊?!众人面面相觑,然后一起点头。太子笑道,那就快快画吧。边说边往旁边走去。众人忙活起来,用树叶、石片、兽皮等东西铺在地上,蘸着颜色,开始给太子画像。

这个故事据说是有出处的,具体我也没找到来源。故事里明太子是作为天朝上国的使者来的,虽然对周边有些歧视但总体还是客气的,所以当地的土著也就很客气地接待了他——毕竟当时的大明也不是吃素的。但是换作现代的制药企业想走出国门可就难了。

且不说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文化传统等“大方向”上的区别,仅仅是语言这个“工具”就不见得能打通所有障碍。想象一下,一个中国制药企业在国外市场开拓过程中,满世界跑,遇到其他国家的人了,想和对方谈合作,结果对方听不懂你讲的汉语,你也听不懂对方讲的外语,双方鸡同鸭讲,那场面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所以语言不通是国际接轨的一大拦路虎。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语言”主要是英语、法语以及西班牙语,而这几个都是表音文字,也就是说通过发音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写出单词。相比之下,汉字就是一个麻烦的字形文字,即使学了近百年英文,看到“中文名字”仍会误读(或自作聪明地用拼音标注)的概率还是很高的;而且表音文字只要掌握发音规则就可以拼写,而汉字则是要完全记住每一个字怎么写才能正确书写。这对计算机等技术手段来说是很简单的,因为你可以通过算法实现规则;但对人力来说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海外华人圈子会普遍倾向于选择表音文字的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定居的国家/地区。因为这个国家使用的语言跟国内差不多,那么生活在这个国家的华裔群体就可以较好地保持住自己的母语能力。如果到了另一个国家,哪怕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说的一样,但因为使用表形文字,那么想要保持住母语能力就相当于要在头脑中同时构建起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字系统。这种额外负担是对脑力的极大浪费。 为了便于交流,华人为适应外国环境而改说外语是不难想象的。但改说外语的同时还保留普通话/广东话等中文方言,甚至将外语翻译成中文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因为这可以尽可能保存住自己的母语能力。

和兰鑫和兰鑫优质答主

在世界经济发展放缓背景下,医药产业仍保持了较快增长,药品已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消费品。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医药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国际医药产业分工向纵深方向发展,形成了北美、西欧和日本三大医药消费中心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医药创新与研发基地、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化学原料药基地、以中国为代表的生物工程类原料药基地和以印度为代表的一般仿制药基地。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和人们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创新药物需求将日益旺盛。同时,各国在人口和疾病谱等方面的差异,也决定了某些仿制药还有较大市场。为争夺市场份额,国际制药公司将更加注重研发创新,大力开发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制药与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努力构建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

医药科技发展有三大趋势。一是从化学药到生物药,生物工程已成为推动制药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二是个性化医疗模式将成为医药市场增长新引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推动生物医药技术和产品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针对致病基因研发、生产特异性药物成为新趋势。三是绿色制造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将有力地促进制药企业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道路。

我国医药产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消化吸收再创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工艺技术和生产条件,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和依存度在不断提高。原料药生产技术有较强竞争力,一些通用名原料药产量已占国际市场半壁江山,且原料和能源成本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制剂生产技术和质量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应把培育、扶持骨干企业特别是民族制药企业放在突出位置,支持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战略发展,不断增强竞争力和国际运营能力。在加强安全环保措施前提下,保持维生素C等大宗化工类原料药的规模和成本优势,进一步提高青霉素等抗生素类、麻黄碱等生物碱类产品和解热镇痛类等化学合成类原料药的品种质量和技术经济水平,加快发展氨基酸类、激素类和核苷酸类等高附加值生物原料药和制剂。

骨干企业在提高现有优势品种质量、稳定和拓展国际市场基础上,要积极打入欧美高端市场,加强特色原料药和制剂产品研发生产,重视市场营销网络建设,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争创跨国医药企业。中小企业要走专业化协作、特色化发展道路。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与交流,提高与国际药品质量和生产管理规范相适应的工程设计与制药装备水平,促进国际互认,努力开拓药品和工程承包国际市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