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落地困难原因?

程柄君程柄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基金不是个新鲜事物,其实最早的“基金”出现在美国,在17、18世纪就有过各种形式的投资共同体,比如1934年前美国的互助基金(Mutual Fund)和1960年之后的共同基金(Common )。这些投资团体有的由个人发起设立,也有由金融机构设立的,目的是让散户也能有效参与股票市场。当然现在的基金会比最初形态要规范很多并受到法律保护。 但中国目前的“基金”是个新事物,是1998年才出现的中银中国基金(现广发基金)。现在市场上所有基金产品都是按这个模子出来的。

目前市面上的基金产品,主要类型有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还有指数型。 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又分为普通和灵活配置两种。 所谓“灵活”,是指这类基金的资产配置没有硬性的约束条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股债比例;

而“固定”就是指这类基金的股债比例有明确的规定。例如一只股票型基金,其80%以上的资产必须投资于股票。 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选择基金就是选择合适的管理人。因为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人”,也就是基金经理。好的基金经理会让基金“活”起来了,带来不错的业绩回报。 挑选基金其实就是筛选优秀的基金经理。我们可以从从业经验、管理能力、诚信记录等方面考虑。

但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挑选到好基金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是因为基金公司的信息披露原则导致我们很难获取到第一手的资料去考察基金公司的整体运作,另一方面我们对基金知识了解不到位,很难对基金是否合适自己做出判断。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辅助工具帮助我们进行挑选。

目前我用过比较实用的工具有两个,一个是晨星网,另一个是天天基金网。

洪墨白洪墨白优质答主

私募基金落地难的原因有: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阻碍

一些地区的政府受地方保护主义的驱使,为了吸引投资,为本地私募机构提供各种宽松优惠政策,对本地私募基金的监管也有所松懈。但同时,出于对本地私募市场被外来者侵蚀的担忧,往往会存在对外地私募机构设置隐形壁垒的情况。这在北上广等私募发展成熟的区域尤为明显。

二、信息不对称的阻碍

私募机构开展业务活动通常不采取公开方式,因此,除了对在协会完成登记的私募管理人有一定的信息公示外,政府对私募管理人的监管缺乏有力的抓手。很多地区的政府部门在私募扶持政策中都规定了“守法诚信经营,无违法失信记录”、“有明确的基金投资方向”等准入条件,但政府部门往往无有效手段获取拟落户的私募管理人的违法失信记录,也缺乏措施核查其业务开展和投资规划的真实状况。信息不对称提高了私募机构办理工商注册/迁入等业务的交易成本,也提高了政府审核私募机构的交易成本。

三、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阻碍

虽然中央层面及各地政府均出台了一些扶持私募基金发展的政策,部分地区的政策含金量也较高,但总体而言,私募基金扶持政策实施效果仍不明显,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多政策的落实和执行程度较低。由于扶持政策中的一些条文不够细化和明确,加之对相关政府部门的考核力度不够,部分政府部门出于推卸风险的动机,往往存在能拖就拖甚至拒不执行的相关情况。

四、专业服务生态薄弱的阻碍

随着私募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管理人对于专业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尤其在投资机构扎堆的北上广广深等地区,专业服务机构也高度集中于上述区域。对于发展水平偏低的地区,缺乏有影响力的专业服务机构作为依托来吸引投资机构聚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