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的目的有哪些?
从历史沿革来看,人们对"投资”的理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197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金融手册》中,对“投资”的定义是:“任何导致资本形成增加的行为,不论这些资本是用于实物资产还是用于金融资产,也不论这些资本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这些资本形成的增加包括因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直接和投资而引起的对外负债的增加以及这些负债的转换(即清偿)所引起的资产的增加。”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出台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经济,此时,投资被定义为:“人们为了在未来获得收益或增值而投入当前生产要素的资金或资产。这个定义涵盖了所有的投资工具,无论这些工具属于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属于金融属性还是实物资产。”
2016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第65次会议将投资定义为“个人、企业和政府为了现在及未来的目的而购置或开发财产,从而获得预期收入的行为。它涉及的投资工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股票、债券、房屋、设备和专利等。所有这些投资都会产生收入,这些收入可以是现金(例如利息和股利)、贸易差额(出口超 过进口的余额),或是专利使用费。” 从以上各方的定义可以看出,不同的时期,由于经济环境不同,人们的需求不同,“投资”的概念也会随之改变。但是,无论“投 资”的概念如何演化,其内在应该包含以下内容:一是投入一种资源(资本或资产);二是期待获得一种利益(预期收益或增值)。二者缺一不可。没有资源的投入,就不会有投资的产生;而没有预期的收益,就不能称之为投资,而只能称为交易。
无论是企业、居民个人还是政府,进行投资的前提都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只有对未来充满信心并据此作出理性的决策,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才能保持平衡,经济运行才能处于均衡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考察人们的投资行为来分析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风险偏好在什么范围,进而把握市场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