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什么不发展南边?

史春霏史春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用一下别人的观点,侵删。 “从历史上看,任何朝代的首都并非都是选址在当时的繁华之地。秦咸阳城离渭河太远,汉长安城的地理位置又比西汉都城西安城偏东太多(尽管汉朝的时候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做出了调整)。隋唐洛阳和北宋开封虽位于当时全国经济中心豫东皖北地区,但它们都不是京师。” 个人意见,一个城市的崛起需要几个基本条件:地理条件(如成都的岷江、都江堰,西安的长安、潼关);政治原因(如南京明代应天府的置府);军事防守(汉唐时的关中,明清时的江南);商业发达(宋朝的汴京、明中期的徐州);水力资源丰富(成都、长安);交通要道(丝绸之路、运河;京杭大运河及沿运河城市的发展)等等。 而现在的北京除了政治原因之外,其他的几条都不符合。

首先,北京的地理条件并不优越——“苦寒之地”可不是白叫的,每年10月底到第二年4月初,这里都是一片荒芜。元明清时期虽然有了围垦造田、引水和筑堤工程,使这里成为“沃野千里”,但是气候干燥多风沙、水资源匮乏仍是这个地区最大的自然特点。

第二,北京不是军事重镇——尽管明朝曾在京师附近修建了九门大炮,清代设立了神机营,民国时建立了中华民国航空委员会,但是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国共战争的结束,这里的军事价值已不复昔日。至于什么“天子脚下,首善之区”“京师天下屯粮之所”“全凭着这张文武卷子去争”就更有点自吹自擂的意思了……

第三,北京的工商业并不是十分繁荣(与江浙相比),至少没有到“繁华”的地步——当然,你可以说乾隆年间的丝绸、瓷器、园林,雍正年间的茶叶、钱币、印刷,明朝中后期的钢铁、煤炭、铁路,元朝时的海禁以及汉唐时期的驿站制度影响了这里的商业兴盛。可是你看看同时期其他的城市呢?苏州的丝织业、棉纺业;上海的棉纺业、海盐业;杭州的绸缎、茶叶;广州的香料、医药;南昌的酿酒;汉口的大宗贸易……哪一件事不比北京的工商业灿烂辉煌?

所以啊,从历史的维度来看,说北京是“帝都”可以,说它是“都会”就有点委屈了。

须思贤须思贤优质答主

北京的城市建设重心一直都往南偏,随着北京建设的发展,北京城的重心从明清老城内逐渐的向南边移动,随着建国以后首都圈的扩大,我们能发现,北京的城区基本上都是在逐渐的往南边延伸。这就更导致了北京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也基本上都放在了南部城区。现在北京最大的几大功能区也在南部城区,比如金融街,CBD,亦庄科技园,丽泽商务区都在五环内的南部城区,而北部城区的中关村主要为软件研发类总部办公为主。

为什么在北京这种政治中心城市,城市建设要向南放呢?这里就和北京的整体城市规划有关了。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同时也是众多国务院部门和外国使馆的驻地。除了行政以外,北京的国际交往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进一步的强化行政和国际交往功能,北京规划了集行政和外交办公、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功能区。这个功能区就规划在了北京的南部城区,也就是南三环中路与南四环中路之间的区域。除了行政和外交功能以外北京还规划了北京经济和信息中心,集中了北京的金融信息、文化和通信枢纽,这也是位于五环内的北京南部城区。

除了南边城区规划重点功能区域外,北京的北部区域多山和风景区不适于发展重点区域,为了便于北京的经济发展和服务于中心城区,北京在南边区域重点规划建设了若干个重点新城,比如房山新城、大兴新城、通州新城等。这些新城也是和五环内城区共同构成的整体的城区。

总的来说就是北京的南边城区发展规划整体上重点打造的区域多,而北部城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重点打造区域较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