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制裁昆仑银行?
其实,美国的这个制裁措施是有“前科”的—— 2018年5月,美国商务部因为新疆棉花的问题,将新疆一些企业和个人列入实体清单(具体人物及企业见链接: http://www.bis.doc.gov/index.php/news-events/press-releases/496-us-department-of-commerce-announces-addition-of-chinese-entities-to-the-entity-list)。
这些企业和个人当时都是通过香港的公司作为中转,和美国企业做贸易的。 比如,中国一家叫做华信公司的企业和一个个人被加入了实体清单—— 这个华信公司是个外贸公司,通过其子公司和香港的一家上市公司做了个商业贸易。这家香港公司本来是要卖给华信公司货物的,但后来收到美国商务部的警告后,立即停止了交易,于是这笔买卖就没有做成。
虽然没做成生意,但华信公司还是收到了美国的出口管制令,责令其必须向美国商务部申报和追踪所有从美国进口的商品。 对于这样的处罚,当时的美国政府可是很有“资本”炫耀一下的—— 根据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报告《2017年的出口管理条例》显示,当年美国共发出了3293份禁止进口通知书,涉及价值高达192亿美元的商品;一共发出了一般许可证46759张,价值659亿美元的商品获得许可。 也就是说,凡是被美国列为实体的中国公司和个体,凡是和美国做交易的,几乎都受到了影响。
美国这次对昆仑银行和这家信托公司进行的制裁措施,从强度上来讲应该比2018年对付新疆企业的措施要严不少。 因为2018年的时候,美国针对新企业的实体清单主要是限制进出口贸易,这次是对金融企业,直接打击资金跨境流动。 但美国这次的制裁也有“软肋”——因为要想真正打击到目标,就必须拿到目标企业财务方面的信息,而掌握这种信息的除了美国自己的情报部门之外,就是华尔街的各种金融调查机构了。
现在美国自己正忙着应对新冠疫情,各种经济衰退的数据天天出现,估计没有闲工夫去深度挖掘中国金融企业的业务信息。 而华尔街的那些金融机构虽然嗅觉灵敏,但面对如此庞大的目标群体,也很难精准找到目标进行深入侦查。 再者说,即便能找到目标,也没有证据能直接拿给司法部门来定罪。否则的话,美国早就拿华为的财务总监孟女士顶罪了。 所以,这次的制裁措施其实只能起到震慑作用——让目标企业感到麻烦,但又不至于真的致命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