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总额报表上如何看?
资产结构指标是反映企业总体资产构成、资金分布、利用状况以及质量、效益的综合性派生指标。它既可以描述企业某一时点上资产的总体构成状态和分布特征,也可以显示一段时间资产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企业资产结构指标主要由以下几类指标所构成。
一、资产总额指标
资产总额既是企业某一会计期末全部资产的实有数,是企业的全面资产实力,也是计算其他各种资产结构指标的基础。分析运用时应与资金、资产来源指标对应分析,揭示影响企业资产规模的各种因素,同时要揭示其内部各种资金来源的增减变化与资产增减变化的相互适应程度。与前期纵向相比,揭示一定时期资产总量增减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如果与企业的产销增长速度不相适应,则应查明原因。
二、流动资产指标分析
流动资产指标有流动资产以及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流动资产比重的高低,要具体分析。比如批发零售企业,流动资产比重要大大高于重工业企业,应有一个比较高的流动资产比重。而重工业企业,保持必要的流动资金即可,不能过段,否则过高的流动资产比重会制约企业资产结构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对流动资产内部的构成也应作分析,如果在库、在途、在加工物资等构成不合理,则说明流动资产的管理有问题,会影响资产总体合理配置的实现。
三、固定资产指标分析
与流动资产一样,固定资产总额以及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也是固定资产总量指标分析的内容。但不同企业的固定资产比重应有各自应有的限度,不能一概而论。固定资产指标的分析重点是揭示固定资产的分布状况和利用效率。分析中要注意企业的产业性质和经营行业,揭示企业固定资产比重及固定资产分布的合理程度。在揭示固定资产分布状况时,应注意固定资产的类别构成及其地域分布。揭示类别分布状况,除了可以显示企业的技术设备水平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外,同时可以反映企业专业化生产状况及产品产量、品种的变化。地域分布往往是多部门、多子公司企业集团具有的特点。地域分布广,不但要揭示固定资产总额的地域分布,更要从其内部各类设备分布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闲置低效设备。
四、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指标分析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指标有两项:一是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总额及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二是无形资产净额指标。由于无形和递延资产的价值是按历史成本确定的,其构成的资产总额往往与企业的经营实力存在较大的背离,因此,分析时不但要注意其金额及增减变动趋势(其金额一般不宜过大,其增减变动应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变化相适应),更要从企业实际拥有的无形资产种类的质量方面进行分析,查明企业实际拥有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强,市场竞争能力突出,其无形资产(商誉)的价值就可能会超出其账面价值。对于无形资产净额的分析,是揭示企业实际尚存的无形资产价值,与资产总额相比,可显示企业实际拥有的无形资产在总体资产中的比重。由于无形资产的实际使用年限可能会低于规定年限,因此,每年应多提摊销,使无形资产净额更接近其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