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的计量基础有哪些?
在各种会计要素中,计量基础的应用情况有所不同。对于资产要素而言,主要采用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者公允价值计量的,通常要按可收回金额等进行调整。
各种计量基础的基本特征如下:
1、历史成本。是在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采用这种方法实际上由该项资产的过去情况决定本期损益,其优点是具有客观性,而且便于取得,发生的交易成本也较低。但是,这种方法提供的信息与决策相关性较差;
2、重置成本。是按照现在市场条件下重新购置同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这种方法提供的信息由于反映的是现时的物价水平,有利于估计企业拥有的资产价值,在会计计量中应用得也很广泛,其突出缺点是缺乏可靠性;
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这种计量基础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客观性,但是由于要对售价等作出预计,难免带有一定的估计性和预测性,从而影响其可验证性和可靠性;
4、现值。是指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这种计量基础主要基于未来预期,其可靠性和可验证性相对较差,但是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5、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使用这种方法时,通常要具备活跃的交易市场,而且能够在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资产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从而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